11月12日,77779193永利官网2022年研究生學術年會在教育培訓學院9号會議室順利召開。本次學術年會以“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主題,共收到117所高校(黨校)199篇學術論文,其中25篇論文獲評優秀論文;14位來自四川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南昌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等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在線進行了學術交流彙報。會議由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長胡豐順主持。
四川大學李明星從曆史回溯、時代内涵、目标定位等方面,為面對新時代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行了層次性、多維度、系統化的論述。他認為,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曆史經驗的科學繼承,又是對新時代‘兩個一百年’目标實現的路徑探索,并呼籲廣大社科工作者回歸具體實踐,深刻意識“三農”的整體性和重點性。華東師範大學張威威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以資本原則為導向的邏輯,并以文明包容、文明互鑒、文明互享分别破解了西方現代化的中心論、曆史終結論和國強必霸論。
武漢大學朱厚敏通過探讨現代性文明的概念和其非單一性,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态是在根本上區别于傳統中華文明和西方現代性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性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生成的中國式現代性文明。她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将持續描繪人類文明新形态,并且這一新文明在未來發展的任何時候都會具有跨越時代的價值。
西安交通大學劉樂樂厘清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概念,提出馬克思的現代社會發展理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合理因素,黨和人民群衆的協同性配合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成基礎。曆述其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曆程,并指出在未來圖景中需要處理好政治與經濟、理想目标與組織效率、穩定與發展、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山東師範大學呂彥瑤通過探讨中華文化、中國精神與人類文明新形态的關系,指出人類文明新形态是中華文化的當代發展和中國精神的時代表征。她詳細叙述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新時代文化自覺的發展過程,并且認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将引領人類文明新形态。
上海師範大學洪帆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曆史演進,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蘊含着獨立自主的辯證觀、實事求是的實踐觀、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她談到,“實現‘民族獨立’是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基本前提;擘畫‘民族複興’的現代化,是中國重啟‘強起來’的生動實踐。”
武漢大學高振探讨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探索的曆程,其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為指導,闡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探索的五大規律以及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産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拓創新等經驗啟示。中共中央黨校孫振威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從新民主主義時期的萌芽到新時代的成功實踐這一發展曆程,透視從工業化、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曆史邏輯的演變。
南昌大學陳婷通過對黨的十二大到十九大黨代會報告中文本的計量分析,從“硬核”堅守和創新發展兩個層面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現代化話語體系的變遷。她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現代化話語體系始終堅持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人民作為民主主體的立場、堅持改革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動力。同時,在探索創新方面,現代化話語體系在現代化價值、建設目标、建設戰略布局、建設重點中取得了進展。
華中師範大學李冰輝在彙報中談到,“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舊文明秩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世界的要求,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将進一步促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複興。”西華師範大學陶麗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她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重要論述蘊含着豐富的哲學韻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新表達,具有實踐性、辯證性和價值性。中國人民大學姜丹溪以西方現代化為參照,發掘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民族危機為曆史起點,以中國共産黨為領導核心,以人民利益為價值旨歸的三種特色。
77779193永利官网王樹梅梳理并總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要論述的理論體系、邏輯結構,指出其不僅為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根本指引,而且為世界農業發展提供了思想啟迪。最後她強調,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和方法。77779193永利官网劉九七通過分析馬克思固有的精神“批判”邏輯,分别考察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受“勞動異化”的精神遭遇和數字資本主義時代受“數字異化”的精神控制,思考了中國式現代化精神文明的雙重建設。她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精神邏輯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最終旨歸于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學術年會現場 (周子恒 攝)
本次學術年會為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搭建了學術交流平台,營造了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豐富了研究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研究熱點的深入了解,鍛煉了研究生的綜合學術能力,拓展研究生學術研究視野的同時,培養了同學們勇于創新、勇攀高峰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的信心。
文字:蘇慧麗、黃美琴、單丹
圖片:姜子嶽
審核:吳珊、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