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召虎校長與同學們暢談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學通社記者 王晗藓 攝)
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師生(學通社記者 王晗藓 攝)
南湖新聞網訊(學通社記者 武彬 朱億)4月21日晚,智慧教室三教B202座無虛席,“綠色中國”思政公選課如期而至。校長李召虎以“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題,與同學們暢談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本科生院副院長李大鵬教授、77779193永利官网、資源與環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部分教師共同參與了學習交流。
“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指的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進行耕地保護?”“如何實現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授課伊始,李召虎向同學們提出了三個問題,課堂教學在熱烈的交流互動氛圍中開篇。
結合同學們的回答,李召虎從糧食安全與“藏糧于地”、耕地利用現狀與耕地保護突出的問題、耕地保護核心要點與科學技術問題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等四個方面闡述了耕地保護“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藏糧于地’中‘糧’和‘地’的關系。”李召虎提到,随着時代的變遷,糧食安全内涵也在不斷演化,随着人們對糧食的需求從“數量”向“質量或營養”轉變,糧食安全的研究維度,也逐漸由可供給、可獲得向可利用性、可持續性和穩定性等轉變。“這個應該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
屏幕上,幾張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糧票、布票和肉票等照片吸引了師生們的注意。李召虎以此為切入點,從滿足十四億人口糧食需要、提高農民的收入與消費能力、應對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生态環境問題三個方面揭示了我國糧食安全所面臨的挑戰。他以美國經濟學家Lester Brown三次發表的論著為例,從其在三個階段對于我國糧食安全的不同看法,論證了中國在農業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李召虎表示,我國以占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可見我國在保證自己糧食安全的同時,也對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引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他從全球視角分析了糧食安全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等具有的重要性。李召虎指出:“盡管糧食安全如此重要,但我國農業發展未來卻面臨着耕地不足、化肥過量使用、耕地質量下降和水資源短缺、環境壓力、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等突出難題。”
結合對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解讀和具體數據與典型案例的剖析,李召虎分析了我國土地資源及土地利用的基本特點。他指出,我國山河壯美、地大物博,但也面臨着人口多耕地少的現實矛盾,與此同時,我國的土地資源還存耕地數量減少、質量變差、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破碎質量差等突出問題。結合“焦點訪談”關于耕地保護的視頻,李召虎提出,耕地保護需要從技術、政策和機制上加以保障,方能更好地應對當前一系列突出問題。
談及耕地保護的核心要點與科學技術問題,李召虎表示,要從明确優質耕地資源數量及其空間布局、加強耕地資源動态監測、進行耕地生态修複治理、快速提高補充耕地質量、整合破碎化耕地等五個方面發力,切實加強我國耕地保護。他表示,中國在耕地保護方面,要綜合考量數量安全、質量安全、效益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當前我國在耕地保護方面,要以提升耕地空間适宜性、強化作土垂直關系匹配性、優化功能協調性等關鍵技術為突破口。
“加強土地資源管理,要以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為保障。”通過分析自1986年以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土地管理的系列制度及其演進,李召虎指出,當前,盡管我國有着十分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但仍需要在用途管制、基本農田、占補平衡與總量平衡、土地整治與高标準基本農田建設、耕地保護責任目标考核、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耕地保護監管機制、耕地質量“三位一體”管護、設施農業與農業設施用地保障、輪作休耕與不健康産能、耕地合理利用與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耕地保護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等十二個方面進一步完善。
通過介紹陳華癸、李學垣、王運華、韓桐魁、陸紅生等我校耕地保護相關研究奠基者的故事,李召虎向同學們介紹了“藏糧于地”的華農貢獻,并勉勵大家學好科學知識、練就過硬本領,力争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召虎校長與同學們互動(學通社記者 王晗藓 攝)
“藏糧于技”如何突破“藏糧于地”的根本制約?”課程接近尾聲,李召虎提出了思考題與現場同學們互動。來自農業資源與環境1902班的田益銘同學認為,通過運用現代農業新技術來增加糧食産量和提高糧食質量,這是人類“藏糧于技”的進步,也是我們作為農業科研院校所應不斷學習、不斷前行、不斷探索的道路。李召虎對他的想法表示肯定,并指出在規模化生産糧食的同時也要提升精耕細作能力,可以通過減少浪費、立體種植、無土栽培和工廠化生産等方法解決所面臨的耕地面積制約。最後,李召虎和同學們就“如何看待土地改革與農民利益的關系”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讨,他結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分田到戶”的偉大創舉,強調農村土地改革要尊重農民,要以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希望大家在未來學習中持續關注農村土地改革。
李召虎校長聽課師生合影(學通社記者 田益銘 攝)
“整個講課綜合運用啟發式、探讨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數據、圖表、圖片、視頻和學術前沿等教學資料相得益彰,科學研判與人文關照相統一、系統講授與誘思導學相結合、國情分析與全球比較相對話、國家戰略與校本案例相對接,激發起師生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強烈情懷,自覺擔當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神聖使命。也為我們用好‘大思政課’、上好‘思政大課’、育好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啟迪。” 課後,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梁偉軍教授談到。
聽了李校長的講授後,生科1902班的朱睿同學迫不及待地上前與校長交流了自己對于耕地保護的所思所悟。帶着興奮與激動,他對記者說:“校長分析問題視野廣闊、思想深刻,對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的闡釋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農業高校的學子,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要刻苦學習,勤于實踐,努力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作出應有貢獻。”
審核:梁偉軍
文章來源:南湖新聞網 http://news.hzau.edu.cn/2021/0422/600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