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耕讀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5月5日下午,在四教A311教室,一場以“新時代我們的耕讀生活”為主題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社會實踐成果彙報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同學們以情景再現、人物尋訪微電影方式,叙述了大學生、大學教師、中小學生等群體對于新時代耕讀生活的理解,描繪了新時代人們踐行耕讀生活的一個個平凡而動人的故事。
彙報現場氣氛熱烈,無一不展現新時代背景下探尋耕讀精神,創享美好生活的理念。其中一個團隊在采訪了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蘭彩霞教授的過程中了解到,“很多學生做到了勤讀,但是卻不會耕,耕沒做好,東西學到手了,但實際的應用卻沒有,所以說,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從讀到耕的轉化。”
一位來自華農附校的小學生在采訪中表示:“我要多多勞動,将耕讀作為一種生活态度,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地信2202班的學生朱怡滔表示:“耕讀對于農業大學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命題。也許剛入學的我們并沒有認識到耕讀的含義與意義,但這次活動更像一個引領,引導我們去思考,作為農業大學的學生,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要走什麼樣的路。耕讀精神将孕育我們,成為國家期望的新農科人才。”
最後任課教師,77779193永利官网李鳳蘭教授總結到:“随着社會的發展,曆史變遷,耕與讀的形式表現不同,耕讀生活的樣态發生變化,但是耕讀文化的精神内核得以傳承和發展。處于新時代的我們,不斷探尋和發掘新時代背景下的耕讀文化内涵,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踐行和建構自己的耕讀生活樣态。在創新、創造新時代耕讀生活的過程中成就精彩且有意義的人生。
文字:阿勒合斯·木合買提
審核:李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