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敏
三年前的春天,我幸運地接到華農永利的面試通知,在忐忑中迎來了作為思政課教師的首次教學試講;三年後的春天,我已經從一名懵懂的入門者成長為一名相對成熟的思政課教師,在這裡想同大家分享三年間跟同學們相互鼓勵、共同成長的暖心故事。
一、初上講台,學生的鼓勵讓我提升思政教師的自我認同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站穩講台是練好内功的第一課。我的指導老師雷玉明老師曾多次教導我,要紮實打好學科基礎,迅速從一名社會學博士轉變為合格的思政課教師。深知自己在馬學科領域的“先天不足”,在入職後的整個暑期,我利用休息時間系統閱讀了課程專業教材及相關輔助資料,認真準備了新學期的備課工作,當我自信地以為做好了理論準備時,走上講台的第一課卻給了我不小的打擊:面對100多人的大課堂,我幾乎不敢跟學生對視,就像做學術演講一樣一股腦把既定内容抛給學生,缺少互動加上語速較快,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學生寥寥無幾。那一刻我像洩了氣的皮球,簡直連再上講台的勇氣都沒有。令人意外的是,班上的幾名同學課後陸續給我發了私信,“李老師,您上課各方面準備得很好,要是跟同學們有對視就更好啦”“老師,我感覺您上課有點緊張,下次如果語速放慢一點就更好啦”“老師,您的課件準備得很精美,一看就知道做了很多準備,要更加自信一點哦”……這些暖心的鼓勵消除了我的顧慮,我暗想:隻要有一個學生願意聽我的課,那我就有努力的動力!此後,我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各級各類教學培訓,認真觀摩名師課堂積累教學經驗,利用集體說課、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等平台不斷提升教學技能。這些可愛的學生們對一名新老師的包容與鼓勵,是我在思政課教學中找到自我認同的第一粒種子。

二、探索創新,打造理論、田野、實踐“三位一體”的思政課堂
經過半學期的适應,在積累相關教學經驗和方法的基礎上,我開始反思如何将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機融入思政課程,以期實現拓展學生視野、形塑自身教學特色的雙赢。經過近2年的持續探索,我有了一些粗淺的體會。
以科研助力教學,讓思政課有厚度。盡管社會學和馬學科在學科設計、理論體系等方面有不同的邏輯,但在授課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自己在碩博期間的研究方向能很好地契合于所授内容。比如,“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章節中涉及到政府與市場關系、對資本市場的管控等知識點,正是我碩士期間研究武漢市網約車市場興起的重要議題;“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章節與我的博士論文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獲批項目的核心論題——綠色農業産業不謀而合。這種将研究課題融入課堂教學的方式不僅極大增強了課程闡述的理論深度,也能很好地将文科研究視角與方法呈現給理工科學生。可喜的是,這種探索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認同,跨學科的理論對話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理論視野,也為我堅定科研助力教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以“田野”豐富教學,讓思政課有廣度。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但如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是不小的挑戰。在課程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一方面,結合自身參與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經驗總結等項目經曆,通過視頻、照片、典型個案、調研過程等資料,把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立體化、生動化地呈現給學生,以增強其愛國主義信念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受課程團隊的指導與啟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主動積累思政課教學素材,例如到香港金紫荊廣場拍攝“一國兩制”相關教學視頻,在浙江安吉餘村為同學們現場講述“兩山”理論,前往恩施建始縣店子坪村探訪“當代愚公”的故事……這些生動的教學視頻不僅增添了課程教學的活力,也激發了同學們在日常學習、工作中挖掘思政素材的積極性。不少同學不僅積極将身邊發生的故事轉化為課程實踐作業的靈感,還在課堂之餘與我分享所見所聞,這種雙向互動既提升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思政課是枯燥的理論說課等刻闆印象。

學生課前分享與實踐作品展示
以實踐激活教學,讓思政課有溫度。通過觀摩學習學院老師們的教學方式,我發現改變教師“一言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内外的實踐活動。除充分運用案例式、問題式、讨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以外,我經常鼓勵學生們從身邊經曆入手,講好家鄉發展故事。在最近一年多的實踐中,來自将軍縣紅安的同學講述了革命老區以紅色旅遊引領脫貧攻堅的故事,來自新疆的同學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習俗,淄博的同學深入剖析了淄博燒烤爆火背後的政府行動,東北的同學講述了哈爾濱旅遊熱對東北振興的重要意義……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不僅體現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取得的曆史性成就,也進一步堅定了學生們學以報國的熱情和信念。

指導信息學院仝舒帆團隊在保康縣黃龍觀村核桃基地進行社會實踐
一次特殊的經曆讓我堅定了思政課教學延伸至課外的必要性。2023年,信息學院仝舒帆團隊邀請我擔任暑期社會實踐的指導教師,得知學生們沒有明确的調研主題,我當即推薦他們前往我的老家保康縣,研究馬橋鎮堯治河村、黃龍觀村從貧困村轉型為美麗鄉村典型的深層邏輯。我主動幫同學們聯系了馬橋鎮的公務員老鄉,在其引薦下聯系到保康縣團委,得知我們的來意後,保康縣團委表示熱烈歡迎并給予大力支持。經過為期一周的調研,仝舒帆團隊收獲滿滿,其申報的課題也成功獲批校級重點項目。這次經曆不僅讓學生們提升了社會實踐能力,也增強了他們對思政課是有溫度的學科的認識。我想,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嘗試這種深入田野的教學方法,在多樣化的實踐中與學生們同頻共振,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