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思政課教學

【啟智潤心——思政課育人故事】以小見大知國史,使命擔當家國情 課堂誨人不覺倦,良苦用心在實踐

來源: 編輯:邱澤媛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26日

作者:同書琴

“同學們,大家在中學都學過曆史課了,為什麼在大學還要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呢?”每次開學第一課,我總會這樣問。

了解國史國情,把握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規律,理解“四個選擇”和“三個為什麼”的曆史必然性,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要青年大學生們真正理解把握,卻非易事。課堂上的講授讨論、課堂外的閱讀固然很重要,但這遠遠不夠,還必須引導青年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頭腦去思考,親身去發現去感知,才能使教學目的真正落到實處。

為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系曆來十分重視課程實踐教學。從陳貴華主任到霍慧新主任,系裡每學期都會組織老師們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實踐教學方案,要求老師們全程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貫穿課程始終,以求實效。

訪談調查尋曆史,以小見大看未來

每學期實踐教學方案各有不同,近幾次基本圍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這一時代主題展開。要求同學們就自己家鄉所在的村莊或社區,通過訪談、調查等方式,尋找家鄉紅色記憶,了解家鄉發展變遷,記述家庭感人故事,寫成實踐論文。老師們指導學生盡可能做到以小見大,以微知著,通過家庭、家鄉、家國三個維度的滄桑巨變,去感知把握近代以來、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民族複興、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時代變遷、曆史規律及發展趨勢,以增強青年學子的愛國愛鄉愛家情懷,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激勵他們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讀書的責任擔當。

師生用心齊努力,作品出版見成效

按照規定,一個課堂隻計算6個标準學時工作量。實際上,一個課堂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一百人,老師們從制定方案、布置任務,到全程指導、個别輔導,再到每一篇論文的批閱評改,以及和同學們的交流反饋,投入的精力心血何止6個學時工作量所能衡量?!但老師們沒人計較這個,從來都是認認真真,悉心指導,随時備詢,精心批閱,及時反饋,盡可能幫助青年學子充分利用這次實踐活動,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真心感悟,真正受益。

絕大多數同學不負師望,踏實用心,積極實踐,認真完成任務,課程實踐總體取得良好效果。這一點,在學生優秀實踐作品集《與祖國同行——華農學子眼中的家國變遷》(陳貴華、霍慧新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1月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和有力證明。這本書是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集體心血的結晶。校黨委書記高翅“捧讀此書,尤感同學們的可愛”,認為“真實是這本書的生命力所在……從側面折射出‘千禧寶寶’大學生的成長曆程與精神世界,這樣的教學實踐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當代青年的四個自信。”

學生的社會實踐作品

鍛煉能力多感悟,家國情懷有擔當

同學們的總結反饋也直接反映了課程實踐教學的成效。同學們普遍認為,課程實踐活動,“充分運用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深化了對課程内容的理解”,“發現原來身邊有很多事情可以用我們學會的理論進行解釋”。大家 “不再拘泥于課本上的理論,而是學會了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程實踐,增進了同學們對家鄉家庭和社會的了解,激發了他們的家國情懷。大家認為,“收獲的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數據和調查報告,而是人民心中的真實想法”,“平時,我們總是把愛國主義挂在嘴邊,而從未用心感受過。這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結……我熱血沸騰了” 。同學們還提到,“開始關心社會了”,“更加關注社會問題了”。“課程實踐讓我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與獨特的體驗”,“在培養和提高能力方面确實勝過了課堂”,“希望以後多多開展”,甚至有同學認為“這是我讀書以來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讀着這一份份真摯誠懇的總結反饋,我不禁感慨感動。

有一位同學的總結反饋令我印象尤為深刻。他寫到:“這次社會實踐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有時你堅持不下去了,真的精疲力竭了,想要放棄了。那時,你自己也知道,(如果真的)放棄了就意味着一無所有(前功盡棄)了。這時候,如果你咬咬牙,堅持下去,越過那道坎,走到終點站,然後,你再回過頭來看,一定會有深深地感慨:其實也沒什麼,我還不是挺過來了,(?!)看起來(其實)也不是那麼難。”對于稚氣未脫的青年學子來說,能從一次課程實踐活動中悟出這樣的人生道理,實屬不易。

爺孫情深故事多,無心插柳成“功德”

還有一位同學的經曆,令我至今不能忘懷。那是在課程結束後很久,至少有一兩年吧(該同學已經大三了),一次校園偶遇,我們聊了很久。原來,他從小是一位留守兒童,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孫倆感情很深,但他從未意識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爺爺。課程實踐訪問爺爺中,他驚訝地發現,原來爺爺有着太多他以前不曾知道的故事,看起來那麼一個普普通通的老頭,卻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豐富經曆、不平凡的一生!他了解并感動于爺爺面對命運的不屈抗争、在磨難中的堅強堅韌、生活中的豁達寬容、對親友子侄的仁愛無私……不幸的是,實踐活動結束幾個月後,他爺爺竟病重去世了!悲痛之餘,他猛然醒悟爺爺留給他多麼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财富啊!他動情地說:“幸而有曆史課的實踐活動,不然,我和爺爺可能就‘錯過’了!太感謝老師了,太感謝那次實踐活動了!”聽完他的話,我感慨良久,心想這也算是意外地做了一件“功德”吧。

每每想起這些,我就覺得心頭熱乎乎的。我想,這就是課程實踐教學的最大收獲,也是對老師們悉心付出的最好回報,更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最大動力。我們值得,無怨無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