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研究生教育

獅山青馬 拾年風華:永利這十年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15日

十載弦歌築夢揚帆,百廿薪火代代相傳。回眸十年發展曆程,77779193永利官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構建立體化協同育人體系,堅持育人為本、特色立院,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課程建設和制度建設,全院教職員工和衷共濟、協同育人、克難奮進、開拓創新,紮實推進學院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播下一顆種,課程育人紮根紅色土壤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責無旁貸。”學院院長梁偉軍教授多次在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會上強調。

十年來,學院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始終堅持“永利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積極推進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面發展。31219名在校學生,覆蓋本、碩、博三個培養層次,10門思政必修課、16門思政選修課、33門專業課程,16個學院、532個課堂……學院思政課建設的廣度與深度不斷延展,學院推動“大思政課”由“潛”向“顯”轉化,不斷深化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

校黨委書記高翅在“耕讀中國”課堂上點評作品(永利供圖)

校長李召虎與同學們暢談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永利供圖)

建“金課”,搭平台,促結合,增實踐。十年來,學院數措并舉,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以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提升課程吸引力與育人效果,學院立體協同型思政課教學團隊于2021年獲批湖北高校省級教學團隊;搭建網絡育人平台,積極構建“三微一端”+思政育人的網絡工作矩陣,推進教學共享資源庫建設,加快建設“獅山論道”“獅山青馬”網絡思政育人平台,推送師生精品原創作品400餘篇,閱讀量累計超過400萬次;促進研教結合,積極開展“探尋偉大建黨精神、研學‘兩山’重要理論”等專題社會實踐研修,以案例式研學和體驗式研修提高思政課教師育人能力;推進思政課教育實踐,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分課程組織開展“喜迎十九大,青春報祖國”“改革開放與我”“輝煌70年”“黨史故事我來講”等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耕耘一片田,人才培養邁出堅實一步

“學習和科研很苦,但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味道卻甘之如饴。”2020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宋雨談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學院作為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搖籃,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堅強陣地,始終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标,把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

“永利夜話”畢業研究生歡送會(永利供圖)

十年來,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樂于培根鑄魂。堅持“三全育人”理念,學院長期邀請知名專家開展“馬克思主義論壇”“青馬論壇”“星光計劃”,共計200餘場,連續8年成功舉辦“博閱讀書會”“研究生學術年會”,強化學術氛圍,夯實學養基礎;科研育人成效取得新突破,學院研究生公開發表CSSCI來源期刊論文90餘篇;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就業渠道多元,一次性就業率平均達到95%以上;積極推進師生融樂,學院以“兩季三節”為抓手,逐步形成畢業季“專屬記憶”、開學季“馬願新語”、讀書節“書香永利”、藝術節“以文化人”和歡樂節“師生融樂”的永利一家親氛圍;人才綜合培養邁上新台階,學院研究生獲評國家獎學金12人次,校三好研究生80人次,校優秀研究生幹部75人次,校優秀畢業生40人次,獲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優秀論文、教育部“領航計劃”等獎勵和榮譽150餘人次;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模式,學院開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習班”,針對性、專業性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現已成功舉辦三屆,共招收76名學員,為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做出了長足貢獻。

闡釋一個理,青馬之聲講好中國故事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衆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宣傳過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而要大衆化、通俗化。

服務鄉村振興示範點在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來龍村挂牌(永利供圖)

十年來,學院推動學思踐悟,實踐理論創新。學院堅持“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以多種途徑豐富和拓展大衆認知、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及其相關理論的渠道。深入群衆、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學院建設湖北省“理論熱點面對面”實踐基地,長期組織專家教授深入城鄉社區和田間地頭,開展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宣講、傳統文化宣講及咨政服務;發揮先鋒作用,梁偉軍、李恺、霍軍亮、劉雙、雷玉明、陳明輝和吳德凱等一大批老師長期活躍在理論宣講第一線,學院青年教師孔浩參與大型理論節目《改變中國的真理力量》錄制,以講故事與講道理相結合的方式将高深的理論傳播到尋常百姓家;拓展發聲渠道,學院師生積極在光明網、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和荊楚網等媒體網站發表評論性文章50餘篇,擦亮勇于作為的青春底色和響亮名片,為理論宣傳貢獻力量;展現青馬擔當,學院通過校社協同、家校協同等方式開展“雨露·中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愛心志願活動,學院研究生積極參與,前往多地開展暑期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課程等社會公益活動;傳播思想偉力,學院圍繞最新理論成果、重要會議精神等,組建師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講精讀”宣講團,構建黨的創新理論宣講長效機制,發出青馬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澎湃前行動力,理論宣講與社會服務活動多次被人民日報、新華網和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等主流媒體關注報道。

築夢一片天,學術研究綻放絢爛之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十年來,學院堅持将入主流與創特色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優勢,注重農村長線觀測點建設并堅持駐村調查,注重理論研究的現實指向和實證研究的理論價值,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形成了以問題為導向、規範與實證相結合的綜合研究特色。

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實踐探索研讨會合影(永利供圖)

十年來,學院矢志砥砺奮進,勤于耕耘探索。堅持“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以研究焦點結合學校特點,将研究命題融入時代課題,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等部級項目18項,省社科及各類省廳項目30項;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帶動高質量發展水平,積極展現青馬風采,學院教師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等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專著30餘部;獲政府、學會等各類獎項30餘項,其中1篇論文入選中宣部紀念建黨100周年理論研讨會論文集。

十年砥砺成長路,奮進前行正當時。新時代、新征程,學院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為把學院建成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而團結奮鬥。

文字:姜子嶽、吳斌

審核:吳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