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8日,2023級新生入學教育“學術領航”活動在創業樓121舉行。梁偉軍、郭琰、鄭鵬等多位老師應邀為新生作學術報告。
學院院長梁偉軍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曆史進程與經驗啟示”為題,從初步探索、穩步推進、調整完善、全面深化四個階段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曆史進程,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主要經驗,得出了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等重要啟示。他談到,新時代新征程,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把握資本是把“雙刃劍”的本質特點,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動力。

(梁偉軍老師作報告 張祎晨攝)
郭琰老師以習近平總書記“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的重要論述作為引入,介紹了問題與問題意識的概念及重要性。她介紹到,問題意識本質上是一種問題觀,反映的是主體如何“觀”的問題,問題意識是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起點、動力和方法。接着,郭琰老師提出,馬克思主義問題意識具有豐厚的哲學底蘊,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問題意識的實踐觀基礎,馬克思主義問題意識是矛盾分析方法的直接體現。最後,她激勵同學們要培養問題意識,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意識,既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勤于閱讀經典,領悟核心理論,也要拓寬研究視野,關注新時代與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問題與中國問題。

(郭琰老師作報告 張祎晨攝)
鄭鵬老師以“中國話語與中國曆史叙事體系的構建”為題,圍繞“作為話語權力的曆史叙事”“中國曆史叙事的近代轉向”“從西方中心觀到中國中心觀”以及“中國近現代曆史的複合叙事”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他談到,作為話語權力的曆史叙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通過向廣大民衆講授整體性、宏觀性的曆史知識,形成穩固的、自洽的、具有情感基礎的政治與文化認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哪一部分史料會成為具體曆史研究的重點。對于從西方中心觀到中國中心觀的“沖擊——回應”範式構建的曆史叙事,他談到,強調外部沖擊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有一定的曆史根據,但隻強調外部沖擊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會遮蔽近代中國曆史變革的複雜性和自主性,我們需要跳出舊的曆史叙事範式,構建新時代中國曆史叙事範式。

(鄭鵬老師作報告 張祎晨攝)
文字:張祎晨 謝佩希
攝影:張祎晨
審核:吳珊 胡豐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