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工動态

[學術晚茶]希望在田野——農村社會調查的“體”與“悟”

來源: 編輯:邱澤媛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1日

12月16日晚,2020年研究生“學術晚茶”活動在創業樓悅創咖啡舉行,學院青年教師孔浩博士以“希望在田野——農村社會調查的‘體’與‘悟’”為主題,與同學們分享和交流了自己在農村社會調查中的體驗與感悟。

孔老師以高翅書記在“耕讀中國”課堂上對“耕讀”兩字的“詩”與“行”的解讀引出報告主題的落腳點“體”與“悟”,即體驗與感悟、頓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農村社會調查經曆分享。

知其重要,方能踐行

孔老師談到,認識是改變的前提,調查是認識的前提。他以毛澤東同志“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等例子,诠釋了調查研究是黨的優良的工作傳統;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五個過程”的深刻闡述,說明調查研究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以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等問題,探讨調查研究是現實工作的客觀需要。

不畏艱難,感恩前行

農村社會調查的過程,既有困難也有感動。他以第一次農村社會調查經曆跟同學們講述了關于調查過程中的“語言不通,村領導不支持,開局不順,交通不便”等艱辛,但也向我們展示他所見的優美田野風景,分享了他關于農村社會調查收獲的六個“一”:一個個真實的、不同的大美鄉村,一次次有趣的、難忘的人生經曆,一段段塵封的、獨特的曆史記憶,一份份真切的、淳樸的難忘情感,一場場寶貴的、深刻的現場教學,一條條精彩的、一手的研究素材。

凝練升華,學術轉化

農村社會調查既是一種學術研究方法,那怎樣将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轉化為學術成果呢?孔老師從何謂調查、如何準備以及如何訪談和提問等幾個方面,分享了他的經驗與感悟。同時針對同學們比較關心的怎樣在調查中發現問題,怎樣将實踐案例轉為學術研究等做了詳細的介紹。

最後,孔老師寄語同學們:田野,是文人筆下的詩與遠方,是研究者取之不竭的學術富礦,是年輕人建功立業的沙場,更是民族複興的關鍵戰場。體驗田野,感悟田野,腳踏實地,心系遠方,那裡,有正在實現的夢想,與無盡的希望。

文字作者:馮時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