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爸爸年輕時看過的一本馬恩選集,我以前從未翻開過。也許是小時候覺得它太大太厚了,而且這種泛黃的并不鮮豔的書面比起封裝精美的小說故事并不能引起我的興趣。
為了準備這學期思政課程的學習,我第一次翻開爸爸珍愛的藏書,讀了選集裡《共産黨宣言》的部分。比我想象的短很多,從“一個幽靈”到“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讀完隻用了三個早上的時間,但就是在這短短兩萬多字中,我真切地感受到頭腦中思想的碰撞。一方面,馬克思對資産階級質疑的義正辭嚴的反駁讓我感到心潮澎湃;另一方面,一些疑問又湧上心頭:書中描繪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社會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又為什麼說中國共産黨人是馬克思主義最忠實的追随者呢?
一
今年是《共産黨宣言》中譯版出版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一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浙江青年在小山村的柴房裡奮筆疾書,母親給他送來了粽子,要他沾紅糖吃。一會兒母親又進來問他“吃了麼?”他滿口墨水,答道:“吃了吃了,可甜了。”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向身邊的同志講述了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的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道。
這本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真理”的《共産黨宣言》對我們有多重要呢?一百年前,正是這本兩萬五千多字的小冊子的出版與傳播,直接催生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而且還影響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影響了整個中國革命的進程。

在我的家鄉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市曆史博物館現存有建國後最早發現的《共産黨宣言》首譯本。書面印有水紅色馬克思半身像,書名從右至左排列,隻是“共産黨宣言”錯排成“共黨産宣言”。這本由廣饒縣大王鎮劉集村村民劉世厚捐贈的首譯本曆經戰火,穿越腥風血雨得以保存到今天,其背後還有一段值得追憶的故事。
四月初,看到疫情後解封的公告,我帶着閱讀中的好奇與對曆史的追思來到了大王鎮劉集村。除了是宣言首譯本的發現地,這裡同時是中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八年前,這裡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共産黨宣言》主題紀念館。
令人遺憾的是,本來已經準備開放的紀念館因為疫情原因臨時又決定閉館,我們隻得在外面瞻望紀念館的外形。走在劉集村的寬闊的柏油馬路上,向四周望去,道路兩邊是先進的大棚種植園區,粉刷一新的牆壁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标語,紀念館前的廣場上有老人和孩子在遊憩。
回首曆史過往,再面對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感歎當今幸福生活的來自不易!
九十多年前,從濟南回家探親的黨員劉雨輝把一本《共産黨宣言》交到了村黨支部書記劉良才手中,并囑托他:“黨員都要學一學,它讓我們明白革命的目的,知道今後的路。”劉良才接過了宣言,同時也接過一份神聖的使命......此後不久,白色恐怖籠罩着全國,國民黨反動派四處搜捕共産黨人,《共産黨宣言》更是被列為頭部禁書。
1941年和1945年,侵華日軍兩次對劉集村進行“掃蕩”,在血腥的屠殺和放火中,無數平民和英烈付出了生命。宣言首譯本曆經幾位黨員村民之手,在衆人接力保護之下最終卻免遭破壞。劉集村村民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了光明和真理!
1975年1月全國人大召開期間,重病在床的周恩來總理見到時任複旦大學校長的陳望道,緊緊握着他的手問道:“《共産黨宣言》最早的譯本找到沒有?那是馬列老祖宗在我們中國的第一本經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心病啊!”陳望道無奈地搖了搖頭。同年5月,劉集村黨員村民劉世厚得知政府尋找宣言首譯本的公告後,将珍藏的《共産黨宣言》首譯本上交給了國家。201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90周年之際,以劉集村黨支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視劇《宣言》上映。次年,《共産黨宣言》紀念館在劉集村落成。
如今當我們再次追憶這段曆史,從中不難發現,“真理的味道确實格外甜”。中國的老百姓們、中國人民對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他們堅信馬克思主義是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的真理,宣言之中存有未來的希望之火。因而他們用行動,甚至不惜用生命和鮮血去守護它。“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樣的社會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是一代代人前赴後繼,用革命的智慧和鮮血搭建起來的。
二
胸前熠熠的黨徽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充分發揮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使廣大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有無數共産黨員沖鋒在前,攻堅克難,踐行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2020年3月7日,山東援鄂醫療隊的14名醫務人員在黃岡抗疫前線莊嚴宣誓,火線入黨。“火線入黨不僅是對我工作的肯定和激勵,同時也是責任和使命,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新入黨的醫務人員說。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醫生張文宏也因為一句“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讨價還價”走紅網絡。
為什麼說中國共産黨人是馬克思主義最忠實的追随者?《共産黨宣言》中說:“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從中國革命、建設再到改革,然後到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國共産黨人從未背離這一初心——為大多數人、為人民謀福祉。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那樣,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
三
從宣言說開來,又回到宣言。《共産黨宣言》是“真理之甘”,它始終與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緊密相連。“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曆史的正确解釋以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毛主席談到《共産黨宣言》等三本經典著作時說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複旦大學《共産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的回信中也寫道,“心有所信,方能遠行。”昨天,有一大批的英雄烈士和先進模範受到宣言、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感召,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奉獻終生;今天,對于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接力人來說,《共産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同樣是豐富的精神源泉,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燈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要求的那樣,“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要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文字圖片:社會學類1903 王辛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