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14日至16日,學校組織90餘名學生黨員赴上海、嘉興、安吉開展“追尋黨的足迹”主題實踐活動,重走“一大”路、學習“兩山”論,追尋紅色足迹,赓續初心,重溫曆史。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淑騰 李洪亮)根據學校主題教育總體安排,在黨委組織部部署下,7月14日至16日,學校組織90餘名學生黨員赴上海、嘉興、安吉開展“追尋黨的足迹”主題實踐活動,重走“一大”路、學習“兩山”論,追尋紅色足迹,赓續初心,重溫曆史。

重溫入黨誓詞(通訊員 戴壯 攝)
“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1921年,中國共産黨黨員互稱的第一聲同志,依舊在耳邊回響。位于上海興業路76号的中共一大會址,本是一處普通的石庫門兩層老樓,但确見證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創偉業的曆史。7月14日下午,同學們到“一大”會址研學,跟随曆史的步伐,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的照片生平以及中共建黨時的珍貴文物、文獻等數百件展品,感知黨史細節、體悟信仰忠誠。走在一幕幕曆史場景中,熟知的曆史人物會出現在你面前,他們演說、對話、戰鬥,仿佛昨日重現。同學們不由地放慢了腳步,眼眸中飽含着追思和敬仰,接受着一次深刻地革命傳統教育和洗禮。72種《共産黨宣言》全部展出、與背景LED屏幕結合,演繹“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力量”和“初心的守護”,引領同學們深入了解《共産黨宣言》的故事,感受曆史的厚重。

上海交通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石武英講授主題黨課(通訊員 戴壯 攝)
“在中國一大的綱領中,黨的奮鬥目标為:推翻資産階級政權,建立無産階級專政”,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石武英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奮力開創美好未來”講授專題黨課。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建黨精神根植于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偉大實踐,經過百年積澱與傳承,已深深融入中國共産黨的基因與血脈,對于其他中國革命精神具有追根溯源的意義。偉大建黨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中的一個關鍵“坐标”,也是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最初的源頭。石武英勉勵同學們要在黨史學習中汲取奮鬥力量,愛黨愛國,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同學們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通訊員 戴壯 攝)
7月15日,同學們來到嘉興火車站參觀了1921年站房(複建)。通過站房裡的展陳,同學們了解了中共一大從上海轉移到嘉興南湖續會的曆史必然性,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和革命先輩留下的紅色印記。沿着102年前中共一大代表們的足迹,同學們從1921站房徒步出發,途經老火車站、宣公祠等地,最後彙合于獅子彙渡口。在獅子彙渡口,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人物雕塑群,與革命先輩“對話”,實地感受中共“一大”代表從這裡登船,開啟了中國共産黨百餘年的光輝曆在南湖革命紀念館,參觀《紅船起航》主題展。通過“救亡圖存”“開天辟地”“光輝曆程”“走向複興”四個專題展,回顧了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成立至今的發展曆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争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光輝曆史。
77779193永利官网張心悅在紅船前肅立良久,她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牢記紅船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将青春小我融入強國大我,立信念之帆,築振興之舟,啟複興之行。”
下午,同學們來到嘉興烈士陵園,懷着無比沉重又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默哀,重溫入黨誓詞,祭奠為中國革命獻身的先輩們,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晚上,實踐團成員分組開展了以“弘揚建黨精神,強國複興有我”為主題的研讨活動,結合自身學習和工作實際,分享了兩天以來的研學心得和學習感悟。經濟管理學院财管2002班程錦雨表示,這兩天的研學之旅帶她重溫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壯闊曆程。當她身臨其境,更能感受到其中的震撼與偉大,令她熱淚盈眶。文法學院研究生薛俊君說:“通過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題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産黨成立這一開天辟地大事變的曆史意義,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肩負起民族複興的曆史使命,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複興的中國夢。”研究生“青馬班”學員胡萍表示,在實踐活動中,她們了解建黨曆史、學習偉大建黨精神,深刻體會到學思踐悟、細照笃行的重要意義。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作為研青馬的學員,她們首要的便是要樹立正确三觀,在踐行初心使命中,不斷學習,不負時光。

同學們參觀安吉縣鳥瞰模型(通訊員 戴壯 攝)
7月16日,同學們前往“兩山”理論發源地安吉餘村實地研學。走在山清水秀的鄉間路上,看着樂業安居的鄉風鄉民,聽着餘村從貧窮落後到美麗鄉村的發展曆程,學生黨員們深切感受到了“兩山”理論的前瞻性與實踐指導意義。在冷水洞水庫和礦山遺址前,同學們開展兩山風貌對照式學習,現場體驗“千萬工程”成功實踐樣闆村餘村環境整治前後的巨大蛻變,實地感悟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偉力。
園藝林學學院黃浩同學思想被深深的觸動:“作為園林專業學生,深入學習“兩山理論”思想,并将其應用到自己将來的園林設計與園林植物應用中去,努力讓更綠的水、更青的山,更美的設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審核人:蔡江
來源:南湖新聞網 http://news.hzau.edu.cn/2023/0719/672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