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工動态

【校園要聞】【耕讀路上】77779193永利官网學子赴荊門開展“研學屈家嶺,尋耕五千年”社會實踐

來源: 編輯:吳斌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29日

核心提示: 7月23日至26日,77779193永利官网師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美琴 張新宇 方菲)7月23日至26日,77779193永利官网師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隊成員參觀屈家嶺農耕文化博物館(通訊員 張新宇 攝)

實踐團隊成員參觀屈家嶺農耕文化博物館(通訊員 張新宇 攝)

走進農耕遺址,探尋文明起源

7月23日,實踐團隊來到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該遺址公園入選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内有稻作遺存和居址、陶窯群等重要農耕遺迹與文物。在屈家嶺遺址保護中心黨組書記熊建宏與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團隊一行人參觀了博物館、祭祀台、建築遺迹和環壕遺迹等重要農耕遺址,深刻領略到了農耕文化跨越千年的燦爛光輝。熊建宏介紹:“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具有文明溯源、農耕體驗、生态休閑特色的文化遺産景區,以農耕文化為核心,全面展示着屈家嶺文化在早期農業社會和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場館内的農耕生活生産場景展示與文物展覽參觀中,團隊成員不僅驚歎于古人高超的農耕智慧與技藝,也體悟到農耕文化中“重農固本”“天人合一”“守望相助”等價值理念。農魂屈家嶺,農脈五千年,遺址公園中的文化符号中蘊含着的農耕文脈,讓團隊成員紛紛感慨,“農耕文化中的生活生産智慧對社會的存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華農學子,我們有責任與義務承擔起新時代的文化傳承使命。”

實踐團隊成員在金色農谷研學基地觀察石磨(通訊員 張新宇 攝)

實踐團隊成員在金色農谷研學基地觀察石磨(通訊員 張新宇 攝)

體驗農耕文化,厚植愛農情懷

7月24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了湖北省金色農谷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在副校長周麗與基地工作人員帶領下,團隊成員參觀了實踐基地的農耕文化展示館、傳統農業實踐體驗園和智慧農業體驗園等,并就農耕文化融入青少年勞動教育課程的相關問題進行交流探讨。周麗談到:“農耕、農墾和農谷是屈家嶺的三張特色名片。基地利用屈家嶺地區充足的文化資源,通過農耕文化的實踐教育,大力倡導‘陽光、責任、尊重、創新’的文化理念。”

7月24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了占地1.8萬畝的白鹿春養殖基地。該基地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帶動起了周邊農家樂、民宿等相關産業的發展。團隊成員與湖北白鹿春實業股份公司董事長趙貴香進行了深度交談。在交流過程中,團隊了解到趙貴香的創業經曆,她在城市創業成功之後仍然心系鄉村,厚植愛農情懷,投身白鹿春養殖基地建設,長年累月紮根山野,駐守農村。趙貴香表示,“廣大農村大有作為,我想在農村闖出一番天地,肩負起興農使命”。她也勉勵青年學子要學會紮根泥土,探索自然中蘊含的真谛。團隊成員深受鼓舞,表示要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農業農村發展貢獻力量。

實踐團隊成員與教育文化和旅遊局工作人員訪談(通訊員 易雯雪 攝)

實踐團隊成員與教育文化和旅遊局工作人員訪談(通訊員 易雯雪 攝)

傳承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7月25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屈家嶺教育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近幾年屈家嶺的文旅發展進程:一是加速引進項目,築牢文旅産業“長鍊條”;二是加速完善配套設施,打造文旅産業“好環境”;三是加速創建品牌,形成文旅産業新格局;四是加速融合發展,凝聚文旅産業“大合力”等。而後,實踐團隊以“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為主題宣講了黨的二十大精神。教育文化和旅遊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十分期待與77779193永利官网等高校合作,進一步發揮屈家嶺獨特農耕文化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

在屈陶文創産業園,副總經理徐慶勳帶領團隊參觀了黑陶工藝制作區和鄧萬春工作室,直觀感受了屈窯屈陶的文化之美、技藝之美、匠心之美。随後,實踐團隊與産業園相關工作人員開展了以“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為主題的小型座談會。通過座談交流,團隊成員感受到了非遺傳承工作的不易,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應隻是靜态的文化符号,要讓文化遺産“活”起來,推動非遺技藝的生活化、大衆化,融入現代生産實踐和生活體驗。

實踐團隊還前往集黃桃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省級“文明村”——月寶山村,實踐團隊與當地村幹部、村民進行座談,并前往黃桃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在田間地頭了解黃桃種植情況。村支書王立冬書記向團隊成員介紹,“通過舉辦桃花節、黃桃采摘等文化活動,村裡積極發展黃桃外銷,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也增加了農民收入。”村民谌慶軍深情表示,“過去村裡都是靠種田獲取收入,後來在政府部門和村委會的支持下開始種植黃桃,每年桃花盛開和黃桃采摘的時候,吸引了很多遊客來賞花摘桃。”

在此次實踐活動中,隊員們不僅體驗了中國農谷屈家嶺悠久燦爛的農耕文化,也感受到了政府部門、文旅企業、村幹部、村民對農耕文化傳承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實踐隊員餘智勍談到,“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們要發掘提煉能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的傑出農耕成果,傳承其蘊含的精神價值,講好中華農耕故事。”

帶隊老師方菲總結,“我國的農耕文化曆經數千年嬗變不曾中斷,顯示着中華文明體系的定力和凝聚力。新時代的農耕文化傳承工作要結合鄉村振興背景尋求新的突破點,積極回應‘美好生活需要’,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農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審核人:吳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