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工動态

“ 探尋城市之根,堅定文化自信”:第四期“馬克思主義研習班”走近盤龍城遺址考古

來源: 編輯:邱澤媛 發布時間:2024年05月09日

4月28日上午,77779193永利官网青年教師謝甯靜帶領第四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習班正式學員和旁聽學員一行60餘人前往武漢大學曆史學院,了解現代科技與盤龍城遺址考古,學習武漢曆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青年考古學者鄒秋實老師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别開生面的曆史課。

盤龍城地處長江之濱,是商代區域政治軍事中心城邑。盤龍城遺址是長江流域已知等級最高、遺迹最豐富的商代前期遺址,距今有3500多年的曆史,被譽為武漢的“城市之根”。鄒秋實老師是盤龍城遺址環境考古工作負責人之一,他為學員介紹了盤龍城遺址永利,盤龍城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和與古今武漢城市聚落變化發展進程,并以他在盤龍城的考古工作為例為同學們揭示了如何運用現代考古裝備與技術來開展考古工作和景觀考古研究。

“科技考古成果,不僅實證了盤龍城遺址的地貌,自商代至今經曆了滄海桑田的巨變,且對重新認識盤龍城聚落的布局、城市的規模也有重要意義。”鄒秋實介紹道。比如商王為何選擇在一片巨大水域中建造城市?為解決這一疑問,鄒秋實所在的研究團隊曾将破口湖湖水抽幹,進行水下考古發掘,發現湖底存在大量商文化遺存;同時對湖底鑽探樣品進行更精确的C14測年,發現其年代為商代早中期,與盤龍城城垣的形成時間基本相當。因此,現盤龍城遺址被水淹沒的大片湖灘,在商代應是相連的陸地。

鄒秋實老師講解盤龍城考古的學術問題(魏雨城攝)

水下考古鑽探采樣流程(鄒秋實供圖)

盤龍城遺址文物引人入勝,盤龍城的考古發掘與研究也令人感動。3500年前的盤龍城先民運用其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青銅文化。3500年後的考古工作者運用現代科技揭開盤龍城遺址的諸多謎團,為我們了解武漢曆史,乃至中華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參觀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學習不僅讓自己對武漢曆史文化了解更深,而且幫助自己擺脫了對考古工作的傳統認識,對國内的考古技術感到自豪,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研習班班長、公共管理學院劉佳衡同學說:“通過對現代考古的學習了解,我對于考古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和收獲,原來考古也可以科技滿滿,做到了全方位多學科交叉考古。”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徐煥程和王佳桐同學也紛紛感歎,此次學習以考古工作者的視角再遊盤龍城,領略了現代科技在考古研究中的應用,增強了自己對中國曆史的文化自信,期待未來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

學員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魏雨城攝)

學員們在課堂上向鄒秋實老師請教(魏雨城 攝)

研習班班主任謝甯靜老師總結道:“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現代科技為我們解讀中華文明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承接去年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的實地學習,第四期“馬習班”這次能接觸盤龍城遺址發掘的考古工作和科學研究,實現多角度、多層次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明,把實物和研究相結合,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做到了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的統一。”

主題教學活動師生合影 (魏雨城 攝)

文字:楊玉龍 謝甯靜

審核:吳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