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工動态

77779193永利官网學子赴建始縣非遺保護中心開展社會實踐調研

來源: 編輯:吳斌 發布時間:2024年07月24日

7月21日,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建始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開展實踐調研活動。建始縣非遺文化保護中心主任孫元清,絲弦鑼鼓非遺傳承人肖遠遊、郝大林、胡明全等老師參加座談調研。

作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建始絲弦鑼鼓被譽為“土家人的交響樂”,起源于土家族的薅草鑼鼓和耍鑼鼓,它将本地鑼鼓與二胡、阮等多種民族樂器相結合,并融入戲曲成分,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音樂表現形式。其節奏簡潔明快、豪情奔放,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曆史。絲弦鑼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遺産,在建始縣的長梁、茅田、業州、龍坪等地區廣為流傳。在梨花節、州慶等活動中都能看到絲弦鑼鼓的身影,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專家交流現場 (唐欣怡 攝)


對話專家心聲,共築非遺夢想

調研小組就絲弦鑼鼓在建始發展現狀、問題、對策等問題,向三位專家開展了深度訪談。專家們介紹近年來絲弦鑼鼓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如青年人傳承斷代、非傳承人生計壓力等。針對這些問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舉辦培訓班、加強宣傳、加強資金補助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談到絲弦鑼鼓在建始縣人民心中的地位時,孫元清主任表示:“絲弦鑼鼓是當地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群衆基礎。”胡明全老師強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傾斜,以保護絲弦鑼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發展。同時,絲弦鑼鼓也逐漸參與到當地學校教育中,成為學生們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訪談中,調研小組成員還就絲弦鑼鼓的傳播方式、創新之處等問題與專家們進行了深入探讨。三位專家表示,當前絲弦鑼鼓主要通過演出、展覽、教學等方式進行傳播和推廣。孫元清主任表示:“目前拓展到了網絡直播和短視頻,但在創新方面仍有待加強。”專家們建議,未來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擴大絲弦鑼鼓的影響力,同時還應注重文化價值的挖掘和弘揚以更好地服務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發展。

專家交流現場 (唐欣怡 攝)


深耕鄉土文化,堅持守正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指出:“着力赓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非遺的傳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見證,承載着一個民族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基礎,是提升文化自信自強的動力源泉。

實踐隊員栗若琪表示:“通過次此實踐調研,激發了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我深刻感受到了絲弦鑼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陳星好認為: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不斷豐富絲弦鑼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宣傳方式,讓這一非遺項目走進校園、社區,讓絲弦鑼鼓成為展示建始縣乃至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

經過對建始縣絲弦鑼鼓傳承現狀的細緻調研,實踐團隊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傳承保護意見和建議。團隊建議,首先應加大對絲弦鑼鼓傳承人的政策扶持和經濟補助,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和傳承人工作室,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于這一傳統藝術的傳承工作。其次,建議在教育和培訓體系中融入絲弦鑼鼓的教學内容,通過與學校、社區等合作,拓寬傳承渠道。同時,鼓勵對絲弦鑼鼓進行創新性發展,結合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推出更多符合時代特色的作品。此外,實踐團隊強調,應充分利用媒體和網絡平台,加大對絲弦鑼鼓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公衆對該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識和保護意識。通過這些措施,旨在為絲弦鑼鼓的傳承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确保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産得以永續傳承。


合影留念

文字:舒程程 熊小茜

攝影:唐欣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