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個涉及觀念、制度以及師生等多方面、多層次的改革,其進展的推動不僅需要各級領導及老師的積極參與,更需要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也就是廣大的研究生同學們進行配合。學生能夠從自己的親身經曆出發,直接地反映出研究生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不足,這些問題,是進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出發點,也是改革中的重難點。
對于學術型研究生來說,第一位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大家讀研究生的出發點和目的不同,有的是為了學術興趣繼續深造,有的是為了提升學曆,在就業市場上提高業競争力,還有的是随大流:很多人都在考,那我也考吧。雖然目的不同但是在成為研究生後都要進行學術研究,所以培養了學術興趣才能夠讓大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支撐着自己學術生涯的發展。學術興趣的培養僅靠研究生個人遠遠不夠,還需要自己導師的循循善誘,年輕老師們的經驗分享,同門之間的心得交流、思維碰撞,總體來說,學校要積極地幫助研究生強化這一意識,并為此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内外開工、雙管齊下改變研究生的讀研心态,提高學術興趣。
其次要提高研究生的表達能力。在積累了較為深厚的學術基礎之後,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也就是要會寫和會說,将自己的内在積累外化為一定的學術成果。很多人抗拒課堂彙報、做PPT,認為是浪費時間,然而将自己的想法付諸筆上,再把它講解給其他人,這一過程,能夠幫助研究生以這一想法為核心,向周圍不斷擴散吸取更多新知識,是将璞玉進行打磨,最終成為珍寶的過程。要讓研究生會做彙報、敢于做彙報,将自己的想法講出來,而不是做“學術啞巴”。
然而研究生教育改革不僅僅是學生的事情,課程設置、考試形式以及責任機制等取決于學校以及學院制定的教育方案,因而,發現如今研究生教育現狀中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建議以及解決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不足。
對于課程設置來說,應當考慮課程内容的适用性,部分研究生課堂存在課程内容一成不變,每屆都套用同樣的模式甚至内容直接照搬的情況,對于新的熱點問題、知識點、以及新風向掌握不足。部分研究生課堂過于注重學生的讨論以及小組彙報,整堂課變得過于注重讨論,使得課堂的有效時間急速減少,缺少基礎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思考,課堂效率不太理想。因此,希望老師能夠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有意識地引導大家去思考和探讨如何尋找熱點問題、如何學會發現問題,并鼓勵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同學們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後進行讨論,最後總結和複盤。
對于課程考核來說,應當注重質量而不是形式。大部分研究生課程以論文作為期末考試成績,然而研究生課程較多,每門課都要寫論文,一定會出現“粗制濫造”的情況,這是研究生為了交差最常見到的情況,卻是老師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短時間内寫出數十篇論文,不僅無法保證質量,甚至會影響學生的思維,學生始終都在思考怎樣在短時間内寫出一篇看得過去的文章,而沒有靜下心來梳理文章要解決的問題、文章的結構以及邏輯。長此以往,會極大地消耗大家的學術熱情以及學術思維能力。對于課程考核,試卷、論文各有利弊,還需要不斷探索什麼樣的形式才是最優解。
對于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立場堅定、目光長遠、惠及學生,一些能力培養不僅是做學術需要的也是進社會所必需的,對于将來發展目标不同的研究生需要考慮的更為全面和長遠,為他們之後的人生做好鋪墊。同時改革後的教育将更适用于本校本院的培養目标,為之後的學科發展等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和學術氛圍。
文字作者:趙豔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