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深化教育改革是對教育工作高瞻遠矚的一種部署,随着近些年研究生擴招,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要抓住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論文評閱和答辯、學位評定等關鍵環節,要求“嚴進嚴出”。針對學生自身,我自己有一些思考。
一、提升自己、立足根本
首先想到的是作為學術型研究生第一重要的是學術研究,立足學術。随着近幾年擴招以及新時代背景下研究生群體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影響,加之以浮躁公裡的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研究生群體大多略顯浮躁。尤其針對我們所學馬克思主義專業範疇,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坐下來研讀最基本的馬恩原著、馬恩經典,我們能坐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會很容易的為外界因素誘惑,總是當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來後悔自己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應該讀原著,踏實做研究。我們對于學術研究可能有足夠的“敬畏”,但是可能一直在逃避。就以我自身而言總以為對于原著能避則避,需要的時候再去有針對性的研究,但總會發現到需要的時候已經遲了。學術研究,不僅需要直面困難更需要堅持,抵禦外來的誘惑,克服内心的浮躁。在許多情況已經成為謀生的簡單工具和晉升的敲門磚,但如果把學術降低為簡單的謀生手段,“學術”就隻剩下了形而下的“術”,而沒有了形而上的“學”的神聖意義。
其次就是學習方法和為人處世。為人處世在任何時候都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的品質決定了他的行為,暫不細論。遵守最基本的學術規範,尊敬師長。“三人行,必有我師”。除了專業知識的不斷充實與完善外,掌握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階段,雖然隻經曆了半學期,但到目前為止體會最深的就是老師們經常說的“掌握方法”。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确定重點研讀文獻,對于我們自身至關重要。老師隻能起引導和指導作用,并不能幫我們做好一切事情。就拿我們這個專業最基本的閱讀文獻來看,“有效讀書”、“會讀書”、“讀好書”這些最基本的要求,我至今還尚未能真正做到。
更重要的是其實在學習過程中導師和其他授課教師已經傳授了很多方法技巧,但是真正用到實踐中論文寫作中又會被忽略,這也是我們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生階段,學習是一方面需要“研”,當然在其他方面,社團活動,研究生學生會等組織工作,甚至之後的求職都需要做到在研學“研”——能“研”——可“研”。
二、擺正心态、面向未來
研究生歸根結底是作為“社會人”的一個階段,有多種身份,我們在面對學習、生活、工作其他任務等的各個方面必然會有自己的期待。“求其上着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這在我看來就是要對自己要求高一點,朝着方向努力,結果是什麼就不要太在意了,踏實做好,問心無愧便好。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擺正學術研究的心态,坐得住冷闆凳,耐得住寂寞和枯燥。學術研究必然是一趟孤獨的旅行,總歸是需要自己走到終點。不要給自己留太多後路,太多選擇,一旦選擇便隻需要堅定的走下去。尤其是不要有僥幸心理想着有捷徑可走,不要給自己留太多後路。提早做準備,“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雖然沒有發表文章的畢業要求,但仍然要努力朝着能發表的方向走,研究生首先要求的是“研”。
其次是擺正面對困難和挑戰以及各種不如意的心态。作為學生有學業的壓力,有讀不順的文章、寫不出的論文,作為成年人有該是這個年齡考慮的事情,必然會面臨各種挑戰。但是要相信我們自己還年輕,2020新冠疫情我們都過來了,一切在生命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很喜歡今年春節那曲“少年”,青春正當時,那一群平均年齡87歲的老人可以,我們也可以。
很喜歡入學典禮上,校長說的華農人的“不浮躁”、“不張揚”“不盲從”,至少在初入華農的這半年時間裡真切的感受到了華農人獨有的這份品質,我将努力學習并踐行之。
有人說過“一個人至少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栖息的地方,在哪都是流浪。”青年人的我們,如果沒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那麼我們就找不到方向去努力奮鬥,表達不出我們對于祖國的熱愛,表達不出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我們心中所堅定的那個目标,就是終有一天,我們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實現偉大夢想,要靠拼搏和奮鬥來成就;實現偉大夢想,要靠拼勁和幹勁來支撐。因此,身為青年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堅定理想信念,抱着對祖國未來的美好憧憬,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三、師生共榮、榮辱與共
研究生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它不但奠定了學生今後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也是一個人人格、品德、修養等方面完善的重要時期。
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可能是研究生和導師之間彼此最舒服的關系狀态,研究生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口耳相傳”、手把手教授的學徒性質。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聯系,是雙方自願選擇的結果。我一直相信我和我導師之間應該有一種“緣分”。這個導師就是我想要的導師。雖然我可能不是老師第一選擇的學生。師生共榮體現在成為師門一份子的一刻,沒有結束。我們現在雖然交流的不多,但對于現在的我的體會,老師就像家長一樣,他不會時時刻刻都陪着你幫着你,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忙的多,但是當你需要的時候,他一直都在。
以上結合自己半年以來的研究生學習,談了一些體會,許多方面都還有待于進一步修正完善。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已進入了新時代,時代給了空間,政策給了機會,剩下的就需要學生自己去努力,夯實基礎,打鐵還需自身硬,希望每一個選擇研究生道路的都不悔學途,能有所得。
文字作者:聶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