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教工之家

[媒體永利]在抗疫春耕戰場勇擔青春使命

來源: 編輯:邱澤媛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05日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2020-03-05 16:19

作者: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 梁偉軍

在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農時迎來雨水節氣之際,地處抗“疫”重點地區的77779193永利官网發出倡議,建議返鄉師生就地幫助春耕生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廣大師生随即行動起來,紛紛進入田間地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緊密對接地方需求,積極服務春耕生産,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事實上,在延期開學期間,全國農林高校應圍繞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以及“三農”政策安排,教育引導、組織動員青年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勇擔使命責任,為打牢農業基礎、補齊“三農”領域短闆,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一是教育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高等教育擔負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為此,農業高校要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時期,将衆志成城抗擊疫情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在線教學等方式,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講好抗“疫”故事,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産主義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心,激發他們将個人成長與國家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知農愛農、強農興農”,在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進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是引導學生弘揚中國精神。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中國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曆史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正是在這一精神的強力感召下,黨領導人民經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艱辛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曆史上經曆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為此,農業高校要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青年學生加強黨史、國史教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曆的重大挑戰、進行的成功應對以及積累的寶貴經驗,幫助他們牢固樹立起弘揚中國精神的堅強鬥志,堅定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勝信心。

三是組織安排學生支援春耕。支援春耕生産必須組織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寒假返鄉學生分散在各地農村,他們有服務熱情、意願和能力,但往往缺少需求信息。大量的農業經營主體有差異化、專業化的服務需求,但往往難以聯系到青年學生。為此,農業高校要與學生所在地黨團組織和農業農村部門建立青年學生服務春耕生産的工作協調機制,高校提供學生基本信息,地方負責掌握農業經營主體服務需求、安排青年學生與服務對象進行匹配,實現供需對接,暢通渠道,提高效率。青年學生要積極響應學校倡議,學生黨員帶頭示範、主動亮明身份、積極尋找機會,采取線上線下指導、現場幫扶等形式,幫助解決春耕生産中的具體問題。可在地方相關部門組織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搭建青年大學生服務春耕生産信息平台系統,形成青年學生、地方組織部門、農業經營主體之間溝通交流、互助合作、有序對接的信息分享機制,保障支援春耕生産組織化、有序化、高效率開展。

四是鍛煉學生學以緻用能力。受自然地貌、氣候條件、發展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各地農村春耕生産亟待解決的難題各式各樣。青年學生可結合專業所長及針對的具體問題,發揚優良學風,堅持學以緻用,助力春耕生産,把科技創新成果和專業實踐成效書寫在祖國大地上。一方面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在深入實地調查、掌握具體情況、弄清問題成因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堅持科學精神,做到有理有據。另一方面,發揮專業所長,把在校理論學習、進行實驗、參與實踐等所學所獲靈活應用到春耕生産領域,着力解決具體問題。

農科專業的同學應側重走“科學路線”,運用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幫助排憂解難。如育種專業的同學可指導選用、選育農業種質資源,推廣适用優良品種;植保專業的指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保障産品質量安全;養殖專業的指導畜牧、水産品養殖,提高養殖産業效益;農機專業的指導設備使用維修,保證春耕效率等。

文科專業的同學應偏向于“人文路線”,運用哲學社會科學知識服務春耕生産。如經管專業的同學可幫助聯系采購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協助産品滞銷的種養戶聯系市場;法學專業的指導化解農村糾紛矛盾,傳播法治思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社工專業的提供志願服務,疏導居民疫情恐慌,保持健康社會心态等。不同學科專業的同學可通過組建專業或綜合服務團隊,開展特色化或一體化服務等形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應對春耕生産各類服務需求。

五是提高學生自主研學水平。在我國高等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校追求内涵式發展的戰略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自主學習和研究水平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任務。“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農業高校大學生服務春耕生産,不僅為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用武之地,并且創造了在實踐中不斷發現新的科學問題、探索未知世界的寶貴機會。在我國人才培養的實踐中,不少農業高校學生在科研道路上時常面臨“選題難、難選題”的困境,究其原因,往往缺少一線農業實踐經曆、缺乏問題意識。面臨大量的理論和實踐困惑,青年學生隻有在農業一線才能找到更好的答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或自主思考探索、或與師生交流探讨,尋求破解之道,促使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六是增強學生科教興農情懷。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現鄉村振興總目标必須依靠人才。農業高校肩負着人才培養的重大任務,在抗擊疫情這一特殊時期,農業高校大學生通過援助春耕生産,将所學知識應用于農業實踐、回饋家鄉發展的特别經曆,領悟到辛勤勞作、終有所報的幸福感,感知到科技興農、人才強農的緊迫感,有助于激發他們立志于建設農業現代化強國、将個人職業規劃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契合、奮力投身鄉村振興偉大實踐的強大動力。

[責編:李澍]

文章鍊接:http://theory.gmw.cn/2020-03/05/content_33622415.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