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早在2018年4月12日,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了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産方面的關鍵作用,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海南之行再次聚焦一粒中國種子,關注國家糧食安全,把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上升到戰略高度,折射出大國領袖創新發展的獨特視角,展現了人民領袖治國理政的時代情懷。
小種子事關國家安全大戰略
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種子的深刻關注蘊含着戰術與戰略問題的雙重考量。
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世界局勢動蕩多變。近來部分國家之間的沖突嚴重沖擊全球糧食貿易,糧食安全再次成為國際社會的顯性話題。
居安思危,未雨綢缪。在14億人口的中國,糧食安全是國計民生的基石、國家安全的底線、民族複興的砝碼,是一筆經濟賬、政治賬、長遠賬。如何将中國人自己的飯碗端得更牢,是事關國家安全的“國之大者”。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确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再提“誰來養活中國?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有限的糧食安全保障在于一粒小小的種子。“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習近平的糧食安全觀中,種子的特别分量在于“這設備那設備,這條件那條件,沒有良種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
國無農不穩,農以種為先。種優則糧豐,糧安則民安。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子好不好,事關人民飽不飽。長遠來看,一粒種子,事關糧食安全、國家安全,鄉村振興乃至民族複興的大局與全局。
小種子創造科技強國大奇迹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确保種子安全,根本出路也在科技。“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迹。”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種業的科技創新。
打好種業翻身仗,自主創新是關鍵。陝北插隊務農、河北就職縣委書記、福建主政全面工作,他就心系種業,情牽海南南繁育種。剛到梁家河時,他曾被派往制種站學習良種培育,積極學習育種知識,認真做筆記,回到窯洞裡給大家講有關制種知識。他深刻認識到科技在促進農業發展上的重要作用。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強調,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中國種業“南繁矽谷”。2021年5月12日,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正式揭牌,實驗室統籌科技創新資源,重點攻關種子重大科學問題,聚焦種源“卡脖子”等關鍵技術難題。
近些年,中國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但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保障種源自主可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科技的力量也需要進一步發揮。我國目前仍面臨着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足、育種創新水平不高、種業企業競争力不強等問題。在2020年9月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總書記為“農業方面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而擔憂。在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坦言,“大豆等種子講了多少年,但突破進度還是很不理想。”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絕不能落後。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今天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代表着中國在種業科技攻關上集衆智、合全力的努力,不負總書記和人民的重托。
一粒種子可以成就一個産業,一粒種子可以富裕一方水土,一粒種子更可以改變一個世界。從太空育種生根發芽,到海水稻産業化,中國種業捷報頻傳;從《“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印發,到新種子法為種業發展保駕護航。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凝心聚力書寫種業大文章,為種業裝上“中國芯”, “中國糧倉”定能更加充實。
小種子跑出現代化大布局
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中國的共同富裕離不開農民,推進種業振興,是繪就鄉村振興壯美新畫卷的必然。
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标奮進的征程中,人民群衆米袋子要充實、菜籃子要豐富。落實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我們必須築牢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
“我反複思考,感到有一條必須明确,就是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認為種業處于農業整個産業鍊的源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标志性、先導性工程。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聚焦一粒種子,關注糧食安全,為了農業現代化的目标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啟了中國種子“加速跑”的時代布局。
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同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早日實現重要農産品的種源自主可控。2021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指出,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2021年7月,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闆、強優勢、控風險”;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把種源安全明确為國家安全戰略,為推動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進提供了路線圖、任務書。2021年10月,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考察調研時強調,轉變育種觀念,由治理鹽堿地适應作物向選育耐鹽堿植物适應鹽堿地轉變。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高标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産業化步伐”……
從轉變育種觀念到保障糧食安全,從推進平台建設到生物育種産業化,種業振興行動仗已經開啟;加強種子科技攻關,保護耕地、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等配套措施接連推出……一粒種子加速跑的布局,飽含着中國現代化的大布局和中國發展的重大考量。
小小一粒種子蘊含“國之大者”的戰略意義。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通過種業振興讓中國的飯碗端得更穩,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弘揚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劍,久久為功,我們定能把這件大事做好。
稿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lswl/p/14682237.html
作者:黃運麗(77779193永利官网形勢政策系副主任)
責編:王舒娴
【湖北理論信息網】【地評線】東湖評論: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
http://www.hbllxx.com/dpx/202204/t20220421_186821.shtml
【學習強國】【地評線】東湖評論: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652158936852632668&item_id=2652158936852632668&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