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新聞眼

【荊楚網】【地評線】東湖評論: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來源: 編輯:萬融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01日

勞動是人的本質活動,是财富創造的源泉,更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關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全局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内外形勢,必須旗幟鮮明的弘揚和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加強勞動教育,要總結曆史經驗、立足時代需求、面向未來發展。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體,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各方力量,完善法律制度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把握育人導向,築牢理論之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在于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品德修養,勞動教育也必須堅持育人這一根本導向。圍繞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在堅持黨的領導下,加強科學理論引領,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講到:“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理論一經掌握群衆,也會變成物質力量。”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必須走出誤區,堅持馬克思主義引領,破除腐朽落後的思想觀念。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在帶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造成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潮盛行,給年輕一代造成了惡劣影響。學校是大學生樹立正确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場所,教育會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的思想行為産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堅定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弘揚,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悟辛勤勞動最光榮、誠實勞動最崇高、創造性勞動最偉大、最美麗。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勞動觀,營造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社會氛圍,在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中展現青春力量。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科學之策。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因此必須尊重勞動教育的客觀規律。但人在規律面前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發展勞動教育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有所收獲。加強勞動教育絕不能千篇一律、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對其長期性、艱巨性有清晰的認識,根據大中小不同學習階段和學生身體心理發展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形式。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成熟的過程,要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彌補缺陷,總結推廣優秀經驗,讓勞動教育體系逐漸完善。

現時代特征,營造創新之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賦”。今世界發展日新月異,新科技、新産業更新換代頻繁,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絕不能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要促進勞動教育迎合時代發展潮流。注重以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應用為代表的科技發展,深化産教融合,改進勞動教育方式,抓住新時代發展機遇,提高大學生創新創造能力。通過各種形式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創新思維和能力,提高實踐水平。要積極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力倡導新時代的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講好奮鬥者的故事。勞模精神是指“愛崗敬業、争創一流、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大力宣傳勞模們艱苦奮鬥、甘于奉獻的先進事迹,不斷以勞模精神來教育和引導受教育者。工匠精神則包含了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等内涵,工匠對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是創造性勞動的基礎。這種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攻克難題的創造精神是新時代勞動教育所需的,理應納入新時代勞動教育。

強化綜合實施,完善體系之網。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加強勞動教育絕非一家之力所能完成。要加強黨和政府在推動勞動教育過程中的領導統籌,堅持學校培育實施的主體地位,動員家庭、社會多方力量積極參與,拓寬勞動教育路徑,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時要發揮制度在發展中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作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國家相關部門應協同制定、全面落實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在推動勞動教育中發揮謀篇布局和監督管理職能,建立健全在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創新創業等方面的配套制度。落實學校責任制,對開展形式多樣、取得成果較好的對策積極宣傳推廣,對勞動教育敷衍了事、形式主義嚴重的學校單位批評懲罰。促進家庭與學校教育融合,家長身體力行強化身邊教育和示範引領,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促進孩子形成獨立、勤勞、節約等良好品質。積極引導企業、工廠、實踐基地等場所一起承擔社會責任,為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生産勞動創造實踐場所,組織搭建活動平台,開展公益服務等。

堅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之形。農林、理工、師範或綜合類高校應結合辦學特色,立足發展實際和傳統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富有特色且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如針對全國農林院校,教育部曾發文指出,要推動涉農高校開辦耕讀教育,讓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提升學生學農愛農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需要辦好耕讀教育。農林院校要着力構建耕讀特色的勞動教育,培養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新時代青年,加強優秀經驗的總結歸納,積極推廣應用。強化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師生在田間地頭、廣闊農村調研實踐,講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生産力,為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注:本文系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大學生公共意識培育研究”(批準号:2662018YJ027)的之成果。

稿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lswl/p/14703841.html

作者:吳斌(77779193永利官网辦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員) 宋雨(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

責編:王舒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