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新聞眼

【荊楚網】【地評線】東湖評論:堅持黨建引領 築牢城鄉社區基礎

來源: 編輯:吳斌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01日

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優勢就是把城鄉社區基礎築牢。2020年初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城鄉社區始終處于疫情防控一線,承擔着重要職責,經受着巨大考驗,為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社區基層治理體系曆經挑戰,赢得了民心,團結了群衆,提升了效能,這與基層黨組織對社區工作的引領密切相關。因此,新時代完善基層治理,築牢城鄉社區治理基礎,必須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其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中的決定性作用。

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社區治理工作

回望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前無數仁人志士救亡圖存的曆史就會發現,若缺乏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革命,就難以改變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難以凝聚一盤散沙的舊民衆,難以蕩滌腐朽垮塌的舊社會。中國共産黨成立後,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繼續堅持理論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曆史坐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戰勝艱難險阻,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始終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

具體到社區治理而言,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質,是貫穿黨從革命、建設、改革到新時代各個曆史時期的理論主線。我國人口規模大、地域面積廣、社會結構複雜,這對社區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探索不同社區治理過程中的規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這是面對複雜背景下社區治理的一種科學工作方式。二是堅持群衆路線。群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也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優良作風。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衆的“最後一公裡”。正是因為社區工作貼近群衆、直面群衆、服務群衆的特點,走好新時代的群衆路線是社區治理的應有之義。三是學習和運用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楓橋經驗”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是我們黨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論的生動體現和智慧結晶。新形勢下學習和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就是毫不動搖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人民主體,妥善運用好自治、法治、德治三大路徑和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種手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和諧社區。

用黨的組織建設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組織建設是黨建的重要内容。黨的基層組織承擔着團結群衆、發動群衆、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政治任務,是黨聯系群衆、聽取民意、赢得民心的橋梁紐帶。社區基層黨組織健全不健全、是否密切聯系群衆、有沒有行動力和戰鬥力是人民群衆對黨的第一印象。因此,加強社區基層黨的組織建設是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重要路徑。

具體而言,一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任人唯賢,選派更多優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充實到城鄉社區,優化基層社區幹部年齡結構、性别結構、學曆結構等。二是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充分開展社區黨組織民主生活會、在職黨員進社區等活動,搭建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居民黨員、在職黨員的溝通平台,體民情,察民意,及時了解社區治理中采取的舉措、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等,進而針對性采取舉措,提高社區治理效率,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建立社區黨組織、居民黨員、在職黨員、下沉黨員和對口支援單位黨組織之間合作機制,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社區治理,形成社區治理合力,充分發揮治理效能。

用黨的作風建設彰顯社區治理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衆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問題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社區的核心職能是服務群衆,人民群衆評價社區基層黨組織好不好的直觀感受是作風好不好。因此,必須下大氣力整治一些社區治理中存在的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發揚釘釘子精神,既要一錘接着一錘敲,做到久久為功,更要像對待出頭冒尖的釘子那樣對待不正之風,做到露頭就治。

具體而言,一是堅持人民至上,始終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産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底氣,人民群衆是社區治理的最可靠主體。社區治理體系要想暢通無阻,社區基層黨組織要想赢得人民擁護,必須努力做到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二是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對全黨同志的告誡,是黨中央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對全黨上下的一項政治要求,是黨七十餘年領導人民建設新中國所積累的寶貴經驗。社區黨員幹部應常懷謙卑之心,不浮躁、不浮誇、不自滿,始終做好人民公仆,鞏固好黨的基層政權。三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社區居民千人千面、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社區工作者千辛萬苦是我國城鄉基層社區的真實寫照。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以來,疫情防控成為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熬夜加班成為社區工作的一種常态。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廣大基層黨員要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

用黨的紀律建設提供社區治理保障

正風必先肅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再好,執行制度若出了偏差,就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裡。因此,必須用嚴明的紀律約束黨員幹部,為制度的規範運行保駕護航,為社區治理有效賦能。為此,社區黨員幹部必須嚴守黨的廉潔紀律,反對以權謀私、假公濟私;必須嚴守黨的群衆紀律,杜絕“吃拿卡要”,“不拿群衆一針一線”;必須嚴守黨的工作紀律,真抓實幹,盡職盡責,切忌虛張聲勢、欺上瞞下。除此之外,必須鞏固反腐敗鬥争壓倒性勝利,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對破壞社區和諧穩定、幹擾基層治理穩健運行的人和事,要嚴格依法依紀處置,切實用法治為社區治理提供堅實保障。

概言之,新時代築牢城鄉社區治理基礎,必須堅持黨建引領,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合力并舉,協同構建新時代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稿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4925503.html

作者:範晨岩(77779193永利官网講師、博士)

責編:王舒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