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新聞眼

【中國社會科學網】文藝事業答好時代“三問”的邏輯進路

來源: 編輯:萬融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24日

“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隻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聩的聲音。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深刻表明文藝事業回答時代之問是當下的重大課題。文藝事業始終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在不同曆史發展時期都起到了激揚精神、鼓舞鬥志、凝心聚力的強大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激勵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激勵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激勵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激勵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号角,不斷回答不同時代之問,是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

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大時代背景下,文藝事業需要發揮曆史主動精神、曆史創造精神,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動作為、創新善為、重行有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從文藝事業本身的發展規律看,任何時代文藝事業隻有牢牢把握時代脈搏,主動擔當時代使命,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内生動力。因此,答好時代之問是文藝事業實踐進路的“應選題”和“必答題”。

一、答好道路之問 堅定方向明大局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文藝事業始終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麗征程同向同行,在黨的領導下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文藝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成果,為文藝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同時,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已深度融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中,為人類回答好“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提供了文化維度的中國答案和中國智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這是文藝事業所處的新的曆史方位。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擁有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和發展機遇。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用心用情用功抒寫民族複興的曆史、人民奮鬥的故事,讴歌黨、讴歌祖國、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就是文藝事業的中心所在、大局所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深化黨對文藝事業領導的内在要求,也是文藝事業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道路的必然選擇,唯有如此,文藝事業才能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而這正是新時代文藝事業答好道路之問的根本所在。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與黨同心同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汲取偉大建黨精神的偉力,深刻洞察百年偉大奮鬥征程中的曆史性變革和史詩般變化,牢牢把握民族複興的時代主題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大勢,自覺将文藝追求、文藝創作融入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願望、人類發展之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道路;要與時代同向同行,弘揚和踐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激發靈感、找尋主題、推進創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唱響時代主旋律,切實擔當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讴歌新時代的使命。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用富有中國特色的高品質文藝作品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與人民同頻共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導向,保持對人民的敬畏心,持續深入人民之中,觀照人民生活,感受人民情感,傾聽人民心聲,體會人民能量,深入挖掘蘊藏在人民群衆之中的美好品質力、道德實踐力、勞動創造力、生活想象力,切實走好新時代文藝事業發展的“群衆路線”。

二、答好價值之問 懷遠明德立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文藝事業承擔着文以載道、文以明德的重要曆史使命和現實責任。載道、明德是文藝事業與生俱來的價值格局,而貫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将具體的實踐活動和由此産生的感性認識、理性認識融為一體的一種呈現方式,文藝作品所彰顯的價值導向、文化品位、藝術思想等就是文藝事業格局的具體化。文藝事業所具有的公共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了它必須發揮自身塑造性、引領性作用,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藝事業發展不斷深化。以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為着力點,堅持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文藝事業各方面,不斷繁榮文藝創作,為人民群衆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讓人民群衆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文藝事業要把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作為格局構建的核心,不斷鞏固和深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推進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懷遠明德,引領社會風尚,用精品弘揚社會正氣,用新文化建構新道德、新風尚和新思想,讓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是新時代文藝事業答好價值之問的基本遵循。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自覺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入文藝創作之中,追求德藝雙馨,涵養家國情懷,自覺擔當使命,始終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努力成為對黨和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堅守藝術理想,珍惜個人聲譽,注重社會影響,拒絕庸俗、低俗、媚俗,抵制不良風氣,歌頌真善美,針砭假醜惡,以更多文質兼美的文藝作品自覺擔當起成風化人的責任,同時,多創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更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優質作品,做到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服從社會價值;要練真功、練細功、練實功,把高質量、高品質作為開展文藝創作和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深入基層一線,深入人民群衆,紮根火熱生活,以“繡花功夫”做好文藝創作,以“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的實幹踐行責任,用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來回答“時代之問”。做到守正創新,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既有對優秀傳統的弘揚與傳承,亦有對新技術、新手段的融通運用,做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

三、答好發展之問 守正創新開先局

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堅持守正創新,着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緻力于記錄和書寫新時代,不斷反映人民願望,深入回答發展之問。文藝事業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重大曆史關頭、重要曆史時刻,都充分發揮着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中華民族、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的強大牽引作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特别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給文藝事業提出了新的命題,新時代的文藝事業隻有以守正創新開新局,以劃時代的文藝創作、文藝作品同新時代深度匹配,才能答好發展之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事業堅守根本又與時俱進,一系列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層出不窮,譜寫了文藝事業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華文化形象的新篇章。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曆史、黨帶領人民為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浴血鬥争,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階段進行的偉大奮鬥都是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開創新局面的厚重曆史資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是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的時代坐标。曆史與現實的交彙,中國同世界的交融,為構建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文藝事業格局提供了時、勢、事的有力支撐,也是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守正創新的底氣所在。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刻體會文化自信這種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用好用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凝心聚力、搖旗呐喊,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文化力量;要強化問題導向,堅持用文藝作品解釋世界的同時緻力于改變世界,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為發展之問提供價值引領、精神倡導、精神動力,不做旁觀者、清談客,能以積極的姿态、昂揚的風貌去“答題”;要踐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理念,充分用好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等現代科學技術,為文藝事業不斷賦能,為文藝工作者創新創造提供支撐,有力推動文藝事業的變革與創新。樹立大宣傳觀念,注重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衆化表達,積極推動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文藝事業答好道路之問、價值之問、發展之問的進路就在于堅定方向明大局、懷遠明德立格局、守正創新開先局,也唯有如此,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才能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征程中發展。

(張貴禮 程華東 作者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文章鍊接:中國社會科學網 http://www.cssn.cn/ysx/ysx_ycjx/202208/t20220822_5480994.shtml

相關鍊接:中新網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8-24/9835678.shtml

               海外網 http://news.haiwainet.cn/n/2022/0824/c3544276-32475809.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