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浪滾滾閃金光,十裡歌聲十裡香”,“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五谷豐,笑聲揚,糧滿倉,國興旺”,從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每到金秋時節中國大地總是響徹着喜迎豐收盛景的歌謠,表達了一代又一代勤勞質樸的中國農民用健碩的雙臂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堅實基礎。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在國家層面,将每年農曆秋分日專門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營造出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彰顯了新時代農民頑強奮鬥、堅韌不拔、淳樸熱情、勤勞踏實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三農”工作的豐碩成果、鄉村振興的光明前景。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今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農民豐收節是新時代興農助農惠農的生動體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始終維護好農民主體地位、尊重好農民意願、保障好農民權益,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農民群衆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受益者,農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奏響科技興農之曲、政策惠農之曲、人人助農之曲,合奏保障農民豐收的“三重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奏響科技興農之曲。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連續19年聚焦“三農”工作,強調要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用現代生産方式改造農業,是高标準農田示範區核心區項目的最終目标。科技興農就是把科學技術具體運用于農業、農村、農民,解決“三農”中的實際問題,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民增收。科學技術是振興農業的關鍵因素,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就不會出現農業現代化的繁榮,農業科技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農民“會種地”邁向“慧種地”,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走科技興農之路,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導向下開拓農業發展空間的必然趨勢,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綠色生态農業的必然需求,是為鄉村振興注入根本動力的必然選擇。積極發揮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把握現代農業發展的階段性規律,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使科研創新成果在廣闊的鄉村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斷推動現代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向縱深邁進,積極下好鄉村振興的先手棋,打好農業強國的主動仗。堅持科技興農,實現以農業現代化引領鄉村振興,建強農業産業支柱、形成地方農業特色、打造農産品品牌效應,切實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切實提升農民的獲得感。
奏響政策惠農之曲。2022年6月10日,财政部、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2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包括糧食生産支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種業創新發展等九大方面共34項舉措,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推進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政策惠農就是對農業、農民和農村給予政策傾斜和優惠補貼,支持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的現代化建設。政策惠農利農是一項民生保障工程,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着力調動農民從事農業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我國農業糧食生産經曆了自然災害影響、農産品價格高位運行、疫情多點散發和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等重重挑戰,政策惠民的關鍵在保障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貫徹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堅定惠農利農的政策初心,不斷加大政策惠農、利農力度,持續健全完善惠農政策落實體系,對惠農政策項目從登記到發放各個環節上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惠農政策主管部門要嚴格把握政策範圍,嚴格執行政策标準,政策精準“滴灌”,精準把握政策實施,确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戶、落實到人,為振興鄉村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切實讓億萬農民享受真正的實惠。
奏響人人助農之曲。2022年7月4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中國農民豐收節惠農助農倡議書》,倡議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推出一批務實有效措施,助力農民豐産豐收。人人助農就是弘揚愛農支農優良傳統,實現鄉村振興路上人人都是“助農大使”,彙聚起全黨、全社會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激發農民群衆創造美好生活的幹勁。人人助農,就是要形成人人可參與、人人可助力的全社會助農新格局,實現城鄉共進,共享豐收,共助增收。人人助農,關鍵在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呼喚更多優秀人才來農村興業創業,讓鄉村振興大舞台成為人才發展的“練兵場”,在培育本土良工巧匠、優化選派駐村隊員、雙向挂職黨政幹部等方面,注重聚才、育才,引得來、留得住,同時發掘鄉村振興内在潛力,不斷提高農民整體素質、自我能力,培育一批批愛農村、懂農業、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新農人。營造人人支持消費助農、人人參與消費助農新氛圍,積極宣傳消費助農理念,講解特色、優質農産品和鄉村旅遊發展動态,講好豐收故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示展銷、營銷推介、打折讓利等方式拓寬消費“瓶頸路”,鼓勵廣大消費者加入消費助農陣營,争當消費助農的“踐行者”,讓農民群衆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全社會的關心關愛,與農民共創美好生活,提高廣大農民群衆的幸福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新時代的中國農村既是充滿希望的田野,又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台。在農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唱響農民豐收的三重“協奏曲”,把握好科技興農、政策惠農、人人助農三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貫通、相互融合的關系,推動國家、社會、人人赓續中華農耕文化,凝聚合力共繪齊建的鄉村新景,續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三農”新篇章。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原創性貢獻的哲學研究”(2662022MYYJ009),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力量研究”(19YJC710103)的階段性成果。
稿源:荊楚網
作者:張麗(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特約研究員);劉九七(77779193永利官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