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新聞眼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荊楚網·精讀精講㉑】涉農高校須築牢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27日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中,号召涉農高校青年學子“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飽含着對涉農高校和“三農”學子建功農業強國建設的殷切期盼,為全國涉農高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加強農業科研創新、培育知農愛農型人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築牢農業強國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指明了方向。

教育、科技、人才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但大國小農、人多地少的資源禀賦對農業科技創新及現代農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發揮科技的第一生産力作用、創新的第一動力作用、人才的第一資源作用、教育的基礎性支撐作用,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大動力、有力支撐和堅實基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涉農高校要走好科技惠農、人才興農、教育強農“三招棋”,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下好科技惠農“先手棋”,強化農業科技創新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科技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第一生産力,創新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第一動力。科技惠農,就是把現代科學技術運用于解決農業農村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進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賦能農業強國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不斷選育良種振興種業,不斷提高農業科技裝備水平,不斷推進“數商興農”和農業産業化建設,是推動“會種地”邁向“慧種地”、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中央一号文件連續20年聚焦“三農”,明确将“科技裝備強”列為農業強國的建設目标之一,要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适度競争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

涉農高校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要充分發揮高校科研資源優勢和專業能力,多策并舉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智力支撐。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囑托全國涉農高校要“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涉農高校要堅持産業需求導向,利用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台建設,有組織地高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涉農高校要堅持以“智”助農、興農、強農,堅持實際問題導向,通過建立“高校—政府—企業—農民”多元主體協作機制,以高校科研資源和能力深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推動農業産業化高質量發展;涉農高校要堅持“零距離、零門檻、零費用、零時差”原則,探索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科技小院”模式,打通深入農村、幫助農民的“最後一公裡”,深入農民群衆中“手把手”“面對面”地做好優良品種、創新技術、智慧農業生産模式的幫扶指導,讓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在廣闊的鄉村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實現科技賦能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甯。

落好人才興農“關鍵棋”,培育知農愛農型人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第一資源。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依然存在着農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低,“老農人”無法适應農業強國建設需要,“新農人”“知農”卻“畏農”等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人才興農,就是讓鄉村振興大舞台成為人才發展的“練兵場”,培養一批批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的愛農知農型人才,培育一批批懂技術、善經營、愛農村的“新農人”,使“新農人”成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2022年1月28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聚焦人才的育、引、用、勵等關鍵環節,加大政策、機制、項目投入力度,培育建強3類10支人才隊伍,謀劃實施9項人才培育重大工程、專項行動和提升計劃,培育壯大鄉村産業振興内生力量,帶動農業強國建設隊伍的整體性提質。

涉農高校是服務“三農”人才培養的主渠道,要始終堅持培養以學農興農為己任、知農愛農型人才的目标,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人才保障。涉農高校要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人才方針和決策部署,緊盯“新農人”培養的現實需求,實現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加快培養技術創新型、複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新農科人才;涉農高校要建立區域鄉村振興産學研聯盟,建立與區域、校地之間的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涉農高校要積極投身建設鄉村振興職業大學,支持教師積極參與農民技術培訓與鄉村建設基層專業人才培訓,建立起基層農技人員的終身培育體系;涉農高校要宣傳好用好服務“三農”工作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服務“三農”人才的培養水平,樹立“新農人”的自信自強,營造争做“新農人”的社會氛圍。

布好教育興農“長遠棋”,推動新農科教育發展

立德樹人,強農興農。教育興農是推動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教育興農,就是将“三農”工作作為涉農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内容,融入課堂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引導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知農愛農型人才,加快緊盯現實需求、緊盯高質量發展、緊盯實踐需要的新農科建設,讓高等農林教育發揮“新農人”培養功能。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鮮明提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的辦學目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确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為打赢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19年,從“安吉共識”到“北大倉行動”,再到“北京指南”,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從謀篇布局到全面開展。2022年11月23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新農科建設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下文稱“意見”),提出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态,加快新農科建設,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更好地支撐農業強國建設。

涉農高校是推進新農科教育發展的主陣地,為加快農業強國建設提供基礎性支撐。涉農高校要貫徹落實《意見》從14個方面制定的具體舉措,把新農科建設作為深化農林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納入涉農高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多措并舉解決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人才培養和服務“三農”面臨的問題。涉農高校要對接農業創新發展要求,培育一批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農林人才;涉農高校要對接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新要求,開展一批多學科背景、高素質的複合應用型高等農林教育工程;涉農高校要将農業生産實踐納入教育培養方案,推廣耕讀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農業生産、技術研發與産業推廣,厚植愛農情懷,自覺肩負起農業強國建設的使命任務與責任擔當,提振農業強國建設信心,充分發揮高等農林教育新農科人才培養的育人功能。

涓流成海,衆木成林。新時代涉農高校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加強科研創新,以更大的決心、更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精心選育英才,引導“三農”青年學子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家院壩,将“向下紮根”與“向上生長”緊密結合,将職業生涯與農業農村的廣闊天地緊密相連,把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施展抱負、建功立業。不斷通過科技惠農、人才興農、教育強農,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高等農林教育的力量。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專項“提高新時代涉農高校思政課程建設的針對性研究”(20Z00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張麗(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湖北省中特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秦康怡(77779193永利官网碩士研究生)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6068068.html?spm=zm1033-001.0.0.1.OW4FO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