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新聞眼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人民網·來論】教育強國視域下“四有”好老師的實踐方法論

來源: 編輯:吳斌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28日

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堅守三尺講台,潛心教書育人。這一精辟凝練的表述,豐富了“四有”好老師的思想内涵,明晰了“四有”好老師的方向路徑。

堅定理想信念,為教育強國培根。“堅定”強調對理想信念堅如磐石,矢志不移。作為塑造靈魂的工程師,理想信念是教師的立身之基、人格之本。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堅定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育精神,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執着的堅守,要從根本上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堅持立德樹人,以大愛之心、大德之行,做學生敬仰愛戴的學問之師、品行之師,把喚醒學生“為中華複興而讀書”的原動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着力培養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陶冶道德情操,為教育強國鑄魂。“陶冶”強調道德情操的社會屬性需要不斷潛移默化的磨煉、涵育。“大先生”之“大”,不僅在于專業領域學有專長,還在于能夠恪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矢志為中華複興而育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把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镌寫在以心育人、以情育人、以境育人、以品育人的全過程,潛心育人,躬耕不辍。

涵養紮實學識,為教育強國啟智。“涵養”強調需要永葆謙虛、敬畏之心,不斷吸收、内化、厚植學識。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師要切實擔當“傳道”之責,用豐厚的才學、過硬的能力、勤勉的态度、科學的方法教好書、育良才。教師要積極面對挑戰,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既努力提升自身學識能力,又要學會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之中創造性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

勤修仁愛之心,為教育強國潤心。“勤修”強調“仁愛之心”需要時時刻刻去呵護和澆灌。熱愛學生是教師厚重的職業底色。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教師的仁愛之心體現為真誠的尊重學生,傳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者品質;充分的理解學生,樂于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學生的人格發展需要;自覺做到寬容關懷學生,用自身言行感染學生,做到“嚴而有格,愛而不縱”,用愛去塑造學生的心靈和靈魂,緻力于成為經得起學生考驗的仁愛之師。

從2014年“四有”好老師的首次提出,再到此次建設教育強國集體學習中,“堅定”“陶冶”“涵養”“勤修”四個詞,是對“四有”好老師的新闡釋和新發展,更是教育強國視域下“四有”好老師的實踐方法論。

(本文系教育部産學研協同育人項目“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研究”和77779193永利官网教改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道理的深刻蘊涵和機制路徑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作者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  丁玲)

(責編:周雯、周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