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新聞眼

【校園要聞】高翅:堅定文化自信 堅守魂脈和根脈 以一流文化引領一流大學建設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08月30日

核心提示: 8月29日,校黨委書記高翅在2023年暑期中層幹部學習研讨班上作題為《堅定文化自信 堅守魂脈和根脈 以一流文化引領一流大學建設》的報告。報告闡述了一流大學文化建設的深遠意義、重大使命、現存挑戰和華農方案。

南湖新聞網訊(記者 晏華華) 8月29日,校黨委書記高翅在2023年暑期中層幹部學習研讨班上作題為《堅定文化自信 堅守魂脈和根脈 以一流文化引領一流大學建設》的報告。

高翅在大會上作報告(記者 晏華華 攝)



高翅在大會上作報告(記者 晏華華 攝)

高翅指出,一流大學文化建設意義深遠。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最本質的标識和深層的内核,缺乏鮮明文化标識的大學必然難以成為世人尊敬的好大學。大學精神又是大學文化的深層内核,是一所大學經過曆史積澱而形成的獨特氣質,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所在,并對于廣大師生員工有着強烈的感召力和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我們要建設更人文、更開放、更自在的世界一流大學,就必須建設一流大學文化,通過加強文化建設塑造大學的核心價值觀、吸引優秀師資、提升社會聲譽和促進内部協同,為大學的整體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支撐。

高翅強調,新時代一流大學文化建設使命重大。第一,要切實擔負起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文化人與以德育人是相互融通和協同互促的關系,需要通過大學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大學育人氛圍的培育和塑造,進而實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我們要通過文化育人,引導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心,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幫助學生構建起屬于自己的求真崇善尚美的意義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第二,要積極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首先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廣大師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了解,引導他們守住優良傳統,堅定文化自信。其次,要弘揚革命文化,帶領廣大師生樹立革命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理想信仰和集體主義價值觀。最後,要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導師生始終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着力培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

第三,要增強大學文化的引領力和影響力。與大學相比,大學文化作為文化層面的力量,其産生的引領力和影響力更具有輻射性,産生的效果更為寬廣深遠。因此,要以大學文化引領大學發展,以優秀的大學精神豐富時代精神,從而促進大衆文化健康發展。

高翅指出,一流大學文化建設面臨諸多挑戰。第一,多元社會思潮和價值觀給一流大學文化建設帶來不利影響。一段時期以來,商業文化帶來的功利化傾向,把育人變為育“器”,美西方資産階級自由化思想持續向校園滲透,落後的庸俗文化不斷侵蝕大學校園。在此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要保持定力,社會越是紛擾複雜,大學越應深思熟慮;社會越是急功近利,大學越應甯靜緻遠。

第二,網絡消極因素對大學文化建設産生沖擊。網絡的出現原本是為了解放人,使人更加自由和全面地發展,但是網絡出現了異化現象,不僅制約大學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而且影響積極健康大學文化的良性發育,還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學文化的權威性。這就需要教職員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衆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第三,行政化管理制約大學文化繁榮。我們的管理服務與個性化、精細化、精準化的更高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服務工作者對校院文化建設認識不足,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為此,我們在一流大學建設過程當中,要持續更新觀念,提振精氣神,拒絕“推拖繞”和“慵懶散”。在學校事業發展中,要讓躺平者無處可躺,躺赢者放棄幻想。

高翅強調,新時代華中農大要加強一流大學文化建設。一流大學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學術文化等内容。要通過培育和弘揚一流的文化價值觀念、精神風貌和學術氛圍,引領和支撐一流大學的建設和發展。

第一,營造自信自強、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圍。我們在育人過程中不僅僅要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豐富人性。學校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工培養自信心,勇于面對挑戰和困難,追求個人的成長發展和事業進步;鼓勵大家培養進取心,勇于突破,不斷挑戰自我,追求最高水平和最好成果;鼓勵大家自強不息,摒棄“等靠要”,努力“拼搶實”;鼓勵大家正直善良,養成誠實、守信、正直的品德和行為;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工之間互助和合作,共同促進個體和集體的成長和進步;鼓勵師生将個人成長和國家強盛結合起來,成長為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專才。

第二,樹立追求卓越、求真尚美的文化價值觀念。我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引導師生員工追求真理,鼓勵批判性思考和探索,着重培養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要引導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追求科技前沿和突破。引導學生遵守學術和社會道德規範,樹立良好的品德和行為榜樣。引導教師争當“四有好老師”,争做模範大先生。人才培養除了仰望星空,還需腳踏實地,最終落腳到到知行合一,一流的人才絕不是“坐而論道的清談客”,而是“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一所大學要真正培養出一流的人才,将大學真正構建成知行合一的實踐場域。

第三,構建民主平等、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我們要通過提供良好的學術環境,吸引和培養優秀的學者和研究團隊。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思考、實踐和創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們要建立透明的決策機制,制定明确的決策程序,确保學術決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要保護師生員工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要提供平等的機會,确保每個學生和教職員工都能參與學術活動和決策過程。要鼓勵多樣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觀點和經驗的存在,鼓勵每個人将興趣變志趣,進而享受樂趣。要寬容失敗,不以成敗論英雄。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做到融通中外、貫通古今。

第四,涵育守正創新、卓爾不凡的文化品質。創新是大學文化品質的重要方面。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在高等教育日益開放的新時代,大學文化建設的多樣化己成為必然趨勢,沒有個性、沒有特色的大學文化很難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我們要強化價值引領,将守正創新、卓爾不凡的價值觀作為大學文化的核心,這包括強調學術誠信、追求卓越、勇于創新、尊重知識産權、尊重多樣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我們要培養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學術自覺,鼓勵他們在學術研究和教學中堅守學術道德和規範,包括引導學生注重學術誠信、遵守學術規範,鼓勵教職員工進行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實踐。我們要落實導師制度,幫助青年教師和學生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領導潛質。

第五,實施以人為本、友善自在的組織和管理。以人為本意味着關注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大學管理者應該尊重學生和教職員工的人格和尊嚴,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應該傾聽學生和教職員工的聲音和意見,做到學術多問計學者,育人多傾聽師生。友善自在強調創造一個友好、和諧的學習和工作氛圍,要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工之間的互助和支持,促進團隊合作和共享。大學管理者應該倡導開放的溝通和透明的決策,讓學生和教職員工感到自由表達和參與決策的權利。同時,應該關注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平衡。友善自在的組織和管理還需要建立适應性強、靈活性高的學習和工作制度以及政策。大學應該提供靈活的學習和工作時間以及方式,讓學生和教職員工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情況進行學習以及工作安排。管理者應該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創新和自主性,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們能夠在學習和工作中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第六,打造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園環境。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大學校園環境建設旨在創造一個美麗、舒适、多樣化的學習和生活場所,激發師生的情感和創造力。景面文心,文以載道,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景面文心,“器以載道”,應在物質建設中注入審美趣味、價值觀念、文化傳統,使大學校園形成濃厚的人文氛圍,達到以文化人、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應注重校園建築的曆史文脈延續。新增建築時,應從系統的觀點出發,注重新舊建築視覺形象上的連續、統一,保證整體風格的連貫協調。另一方面,在空間和環境上應注重營造意境氛圍。“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清靜幽雅的環境不僅能夠隔絕世俗的紛擾,還能使人心胸開闊,從自然景緻中獲取靈感、精進學業,有“山靈水秀育英才”的潛能。大學的物質文化“潤物無聲”,要注重構建與感知的“同頻共振”。一方面,在規劃設計時有意識地進行文化表達;另一方面,在用心營造物質文化氛圍的同時,應引導學生正确認知和感受物質文化氛圍,如此才能有效傳遞文化信息,達到文化構建與感知的“同頻共振”。

最後,高翅寄語全體幹部,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魂脈根脈,堅定不移建設具有時代特征、華農特色的一流大學文化,更好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一流文化建設引領一流大學建設,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奮力建設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更人文、更開放、更自在的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文化支撐和精神源動力。

當天,中層幹部培訓班還完成了小組讨論和交流發言等議程。全體與會幹部分為11個小組,圍繞“一流大學文化引領一流大學建設”主題展開熱烈地研讨。各小組代表結合本單位文化建設工作在大會上做交流發言,對學校文化建設工作提出了思考建議。

審核人 吳義生

來源:南湖新聞網 http://news.hzau.edu.cn/2023/0830/67621.s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