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引發學校師生熱議。
校黨委書記 高翅:過去一年,黨和國家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内部困難,付出艱辛努力,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2023“成績單”鼓舞人心,2024“任務書”催人奮進。當前,“兩個大局”交織激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發展,人口結構新變化影響深遠。高等教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變量”“快變量”,科技創新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華中農大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必須勇擔建設教育強國和農業強國使命,以質圖強、融創緻新,通過更高質量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當好點燃新質生産力的科創引擎,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産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強國複興和人類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長 李召虎:在新的曆史坐标上如期召開的全國兩會,錨定強國建設、聚焦複興偉業,立足新方位,描繪了新藍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我們要把教育放在“國之大者”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去思考,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勇擔強農興農使命,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主攻方向,聚焦高質量發展,聚力高水平創新,統籌推進學校“十四五”規劃實施和“雙一流”建設,以挺膺擔當、奮發有為的姿态,向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目标闊步邁進。
湖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植物科學技術學院遺傳教工黨支部書記、教授 易斌: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糧食産量1.39萬億斤,再創曆史新高。”作為農業高校教師,我感到無比振奮,同時也感到農業高校為我國糧油安全供給提供科技支撐的責任重大,必須圍繞我國農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産業問題開展有組織的科學研究。未來我們應更加肩負起國家農業科技力量使命,堅持“四個面向”,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支撐現代農業工程和技術科學發展,形成完整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園藝林學學院果樹系教工黨支部書記、教授 柴利軍: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标任務的關鍵一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國建設背景下,全國兩會的召開必将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作為農業高校教師,我們肩負着建設農業強國的使命重任,需主動作為,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和農業強國建設大局,針對新時期農業産業發展需求謀篇布局,走好科技惠農、人才興農、教育強農“三招棋”,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中共黨員、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張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緊扣民心脈動,主題鮮明、目标明确、舉措務實,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報告中對于生态環境保護治理、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了詳細部署,體現了國家對于生态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明确了我國在生态環境保護方面的戰略目标和行動舉措。同時,報告強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倡導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協同進程,展現了我國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堅定步伐和戰略布局。作為生态文明建設的參與者,我們應深入落實報告精神,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勇擔使命、潛心研究,為推動生态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教工黨支部書記、教授 張雅勤: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實踐,必将對進一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産生重要推動作用和深遠政治影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深刻體現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本質;人民政協制度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深刻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泛參與優勢。全國兩會的同時召開,彰顯了中國式民主的内在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
中共黨員、文法學院副院長 孫站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大力發展數字教育”。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催生了新的經濟業态,也加速了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文法學院作為新文科建設的主力軍,要精準識變、主動應變,積極擁抱教育數字化轉型。要加強學科間交叉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改造傳統文科;要加強教學資源數字化建設,面向“千人千面”的自适應學習需求,加大課程知識圖譜建設和新型教材建設;要加強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加快适應AI發展,建設智慧教室和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泛在化的智慧學習空間。
中共黨員、77779193永利官网講師 阮媛:教育話題是每年全國兩會的焦點問題,今年代表們特别強調的教育家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在理念和實踐上都有着緊密的關系。教育家精神強調教育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心以及對教育規律的探索,這與馬克思主義關于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統性的觀點高度一緻。教育家精神鼓勵教育者以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這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相契合。教育家精神鼓勵教育者深入實踐、探索教育規律,為教育改革和創新提供動力,這種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正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實踐精神和科學态度的體現。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研究和探索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實質,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正科級幹部 塗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精煉有力、務實求新,提出的任務和舉措既接地氣又提士氣,尤其是報告中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等,讓我再次深刻認識到學校科技創新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唯有胸懷“國之大者”、勇擔國之重任,堅持“四個面向”,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落實學校科技工作會議精神,以質圖強、融創緻新,不斷提升有組織科研質效和科技創新效能,當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排頭兵,在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進程中迸發強勁的華農脈動!
發展規劃部正科級幹部 劉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在發展轉段、改革深化、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必須千方百計抓機遇、謀發展,以“新質生産力”推動學校内涵式、跨越式發展。“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是發展的永恒推動力。隻有堅持把工作常做常新、推陳出新,以務實為本、實幹為魂,在依法治校中強保障,在開拓創新中強動能,在推進改革中強發展,就一定能為早日實現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标貢獻更大力量。
資源與環境學院本科生輔導員 湯春燕: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讓我心潮澎湃,這既是中國式民主的生動實踐,也是我們了解中國今年和未來社會發展重點及規劃的重要窗口。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等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内容。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要深入學習兩會精神,以“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目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培根鑄魂、立德樹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保持拼的精神、實的幹勁、暖的關懷,為育人工作的最後一公裡鋪沙墊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水産學院研究生輔導員 熊曉磊:李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深刻地感受到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日益重視,備受鼓舞。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我将堅決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學生解難題、辦實事,自覺弘揚擔當教育家精神,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做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校青馬班學員、信息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202班學生 斯哲:緊随春天,2024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再次成為億萬人民矚目的焦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教育、科技與人才,今年兩會涉及教育領域的報告與提案,都是為了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加大民生投入,讓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唯有肩負重任,接續奮鬥,砥砺前行!
中共黨員、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吳誠秋: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不少代表對教育話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意見。作為一名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者,我由衷希望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讓課程變得與時俱進,也希望可以通過教育改革穩步推進提升育人實效。我們應當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基本問題,深刻領會“上好學”對于山區兒童的重要性和教育振興的時代性,努力做到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技能,為山區教育奉獻青春力量。
中共黨員、校研究生會學生骨幹、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科學專業2022級研究生 路暢:春至華夏,時盛歲新。今年的全國兩會如期而至,立足新的曆史坐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謀新篇、布新局。從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到今年多地政府工作報告“新”字頻現,“新質生産力”已成為人們關注讨論的高頻熱詞。作為農業高校學子,應當時刻踐行知農愛農強農興農,在科研中提升勤讀力耕本領,在實踐中彰顯立己達人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年,應當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勇擔使命重擔,以先人一步的奮發拼搏将小我熔鑄于大我之中,為黨和國家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綜合整理 陳超奇 審核人 常慕佳)
來源:南湖新聞網 http://news.hzau.edu.cn/2024/0305/691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