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 麗
彈指一揮間,在大學任教已是第八個年頭了,喜歡教書的我仍然初心不改,激情不減。今年上完開學第一課,有小夥伴私信留言給我,喜歡可愛又充滿活力的江江老師!我既欣喜又惶恐,在他們眼中e人的我其實是妥妥的i人呢,隻是江江老師喜歡教書,喜歡和你們在一起,和你們有天然的聯系,在其他場合可是被動社交的人啊。在我看來,一種正确選擇驅使一個人去完成蛻變,熱愛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好老師就是愛上教學戀上講台的人!依稀記得我的大學班主任給我們的諄諄教導“選擇教師這個最神聖的職業,你們也就擁有無數次的青春”,所以每每走到學生中間,我就熱血沸騰,心中歡喜,和學生的每一次心靈的溝通和思想的碰撞都會讓我覺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以德立身,激勵學生前行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以德立身,人格要正,才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激勵學生砥砺前行。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注重内外兼修,并立志成為有趣可愛的靈魂,希望在學生心靈深處播下真善美的種子。教育的本質是發現,是傾聽,更是喚醒。通過多年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我深切感受到“後浪”的獨特、自信和優秀。他們生逢盛世,身處一個更好的時代,但同時也充滿機遇,面臨挑戰,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充滿困惑。我是他們成長成才過程中的一個“陪伴者”“見證者”“傾聽者”,同時我更願意做一個“愛的管道”,帶領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挖掘自身内在的心靈寶藏,重新赢回未知的美好自己!
記得建黨95周年來學校工作第一年,期中考試過後有一個同學課間被同桌逗笑,揚言“我的概論課期末卷面要拿滿分”,我會心一笑了以為隻是一個玩笑,後來這個高個子還特别腼腆的大男孩,居然每次課前還會偷偷幫我擦黑闆,鼓了好大的勇氣說要找我聊一下自己的困惑。那天在辦公室,他講了他入校以來的“麻煩事”,高考失利,懷才不遇,表白受挫,也不想和室友同學玩到一起……我很感謝他對我的這份信任,願意敞開他的脆弱和無助,我現在已然記不清當初自己說了什麼,隻是很理解學生當時的那份心境。不過有一點我還記得,我希望他能做一個同學們都喜歡的學霸,和大家分享他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他真這麼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四年,每學期樂此不疲給同學們敲黑闆劃重點。後來他榮獲學校十佳“大學生标兵”,并如願被北大保送,好幾個教授都要給他寫推薦信,之後在北大直博,我感同身受他讀博路上的各種艱辛和各種喜悅,這一路見證了他從優秀到卓越,從“初生牛犢”到“科研達人”的蝶變人生!
述往思來,厚植紅色情懷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中國共産黨砥砺奮進的光輝曆程,正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進程。在引導學生一起共同學習探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時,講好中國共産黨人的故事自然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課題。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曆史是最好的清醒劑。利用紅色資源,赓續紅色血脈,講好紅色故事,厚植紅色情懷,促進紅色精神代代相傳。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堅持“内容為王”外,我還充分利用地方紅色資源,以交互式微視頻融入到教學中,打破育人的時空阈限,讓學生在“追尋”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英雄曆史”中撫今追昔,鑒往知來,增強愛黨愛國愛民的情感。

(2023年6月 安慶一中校史館 我和學生與“延喬班”學子合影)
今天,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未來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深感無上光榮,使命在肩,責任重大。2023年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回信中強調,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廣大青年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上,激發廣大青年“自找苦吃”的精氣神,讓他們領悟為什麼要“自找苦吃”、找什麼樣的苦吃以及怎樣“自找苦吃”,我也一直在思索中。之後5月和6月的兩個周末,我和我的學生先後兩次前往安徽安慶、合肥肥西等地,探訪革命英烈陳延年陳喬年曾經求學和生活的地方,我們仿佛乘着時光機,穿越了時空隧道,回到了那個風雨飄搖的革命時代,感受着延喬兄弟二人在那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為何會選擇“自找苦吃”,對他們“自找苦吃”的生命軌迹及背後蘊含的“延喬精神”有了更深刻清晰的體認。今日之中國,“自找苦吃”的内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吃苦”更多體現的是永立潮頭、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之“苦”,是沖鋒陷陣、不怕犧牲、無畏無懼之“苦”,是躬身實踐、紮實基層、服務人民之“苦”!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在“自找苦吃”中重塑意義世界,在“自找苦吃”中實現青春蝶變,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績!
慎獨博志,追覓高山景行
《禮記·中庸》有雲:“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作為思政課老師,要以修身為本,克己慎獨,反躬自省。隻有堅定初心,加強錘煉,方能修己惠人,令人仰止;隻有博志省身,知行合一,方能立己達人,景行示範。《貞觀政要》如是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擇善而從,其不善而改,從學生的反饋和自我的檢視中發現前進的方向,錘煉高尚的人格。《史記·孔子世家》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隻有不斷地追求更加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更加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更加紮實的學識魅力,涵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情懷,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中為學為人為事的榜樣!

(2023年6月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結課時與2020級工學院學生合影)
去年上學期我帶的班級是來自大三下學期的學生們,也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度過大學裡最後的思政課時光。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目标感和緊張感,或考研或實習,都在争分奪秒地奮進,為自己的未來規劃,自然壓力也是在所難免的。我第一次嘗試用文字與學生進行真誠互動,在“三七女生節”我為所帶班級的女生們送上《春風十裡,不如一生有“你”!》的節日祝福,“世間女子有千萬種,你不一定非得長成玫瑰,如果你也樂意的話,做茉莉,做雛菊,做無名小花,也學牡丹一樣綻放自己,就能活出自己的獨特,就能遇見最美好的自己!“在五四青年節我為所有的寶藏男孩女孩們送上《絢爛青春,花young綻放》的節日祝福,“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可限也。我相信在你們的心中一定有更加崇高和真切熱烈的事業理想,支撐着你們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獅子山下一段青春,強國路上一生奮鬥!深深祝福你們!”愛出者愛返,我真心陪伴和支持學生,有學生給我留言說,“江江老師對我的鼓勵以及送我的書,是我高壓生活裡的一抹慰藉”;“喜歡像媽媽一樣的江江老師,希望明年畢業可以穿學位服和老師合影”;“遇見江江老師是很幸運的事情,祝願江江老師工作順利,學術常青,桃李滿園!”……
常聽人說,名師出高徒,而我更願意反過來說,高徒出名師!我不是什麼“名師”,當然也離“名師”相差甚遠,學生才是一個又一個的“高徒”!“經師”易得,“明師”難求,“人師”難遇。相比“名師”而言,我更希望自己成為“明師”和“人師”!教學無止境,育人在路上。我希望自己抱持一份初心,努力精進自身,和學生共同成長進步,一起來個“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