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分别于2025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學校各單位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收聽收看開幕會議,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引發師生熱議。

機關黨委成員集中收看直播(記者 匡敏 攝)

研究生院黨支部和聯學聯建研究生黨支部學生收看兩會直播(通訊員 彭士甯 供圖)

本科生院、校團委全體、學生骨幹、青馬班學員收看直播(通訊員 張貴禮 供圖)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師生收看直播(記者 蔣朝常 攝)

園藝林學學院師生收看直播( 記者 蔣朝常 攝)

資環學院師生代表現場收看(通訊員 許澤遠 供圖)

華農林肯學院師生收看直播(通訊員 唐方毅 供圖)

77779193永利官网師生收看直播(通訊員 吳斌 攝)

化學學院師生代表收看直播(通訊員 熊錦 供圖)

資産經營與後勤保障部教職工收看直播(通訊員 馬文強 供圖)

圖書館教職工收看直播(記者 徐行 攝)

校醫院教職工收看直播(記者 徐行 攝)
校黨委書記 高翅:一年來,面對複雜嚴峻形勢,黨和國家沉着應變、綜合施策,砥砺奮進、攻堅克難,“穩”的态勢鞏固延續,“進”的步伐堅實有力,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決心和信心。2025年是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我們必須勇擔科技第一生産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最佳融創點的曆史使命,以質圖強、融創緻新,主動融入強國複興使命,融入數智時代,融入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融入産業變革前沿,勇當探路者、開拓者、攀登者,着力奉獻豐富的對人類和地球都健康的衣食,為确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強國複興和人類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李大鵬: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要加快“雙一流”建設,完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強農興農為己任,錨定建設世界高等農業教育高地、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優秀人才富集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培養一流博士生為标志,高水平發展卓越而有靈魂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圍繞創新鍊産業鍊人才鍊,集中力量築峰強基,全面提高學科創新力,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貢獻華農力量。
中共黨員、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教授 梁偉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24年工作進行全面回顧,對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作出系統部署。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新質生産力穩步發展,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充分表明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内需求等十個方面的工作任務部署,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标任務、打牢“十五五”良好開局基礎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要先學一步,學深悟透全國兩會精神,強化理論武裝;要先行一步,及時做好“三進”“三入”,将全國兩會精神有機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突出成績、面臨的嚴峻挑戰以及科學的決策部署,切實增強自覺投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共黨員、信息學院副院長、教授 沈婧芳: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農業科技創新成為熱議焦點。從中央一号文件強調“科技興農”到全國政協委員、學校校長嚴建兵教授提出“玉米蛋白含量攻堅”,農業現代化正邁向算法驅動、智能賦能的新階段。嚴建兵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提升玉米蛋白含量,正是算法與生物技術融合的範例,每1%的蛋白提升的背後是海量數據的科學解析,這些都充分凸顯了數學建模與算法優化在農業應用中的作用。數學作為底層工具,為農業科技提供量化支撐,人工智能則加速技術落地。未來需加強數學、計算機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加快推進“農業人工智能+”融創班建設,培育複合型人才,構建“算法+場景”的創新生态。
中共黨員、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楊細燕: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目睹兩會的勝利召開,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嚴建兵校長亮相兩會首場“委員通道”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闡述,我倍感振奮,也深感責任重大。全國兩會為農業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們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廣闊舞台。農業科技創新是産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将實驗室的成果轉化為田間地頭的生産力。近年來,我和團隊緻力于棉花抗逆生物育種研究,通過分子标記輔助選擇等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出多個适應強、産量高、品質優的新品種,為保障國家棉花供給安全、促進棉農增收緻富貢獻了一份力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農業科技創新必将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為實現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更加堅實的科技支撐!
中共黨員、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 王魯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兩會期間,我非常高興和激動地看到“AI+高等教育”成為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體現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AI助力教育變革的戰略謀劃。AI時代已經來臨,人工智能如何推動教育變革,助力人才培養和未來産業發展,是高校老師關心的重點問題。作為一名農業高校食品專業的教師,我們必須迅速更新教學理念,學好AI、用好AI、與AI共成長,加快教育教學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素養塑造轉型的步伐,為黨和國家培養具有深度思考和創新能力的現代食品人才。
文法學院副教授 馬威: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深感責任重大。未來我将忠于崗位,以為人民服務的踏實心态做好教育工作,站穩講台,始終回應學生需求,牢記服務人民使命,不斷鞭策自己“苟日新,日日新”,鑽研教學方法,磨煉教學技能,讓學生在每一次課堂上有成長、有收獲,把善作善成的精神運用于人才培養。我将敏于創新,勤于實踐,以教學作為推動科研創新的動力,拓展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手段,通過人工智能的運用拓展學生知識領域,使學生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觸類旁通,兼容并蓄,圍繞問題應對建立“自主知識小宇宙”。
體育部第三教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 易善立:2025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這對教育領域意義非凡。作為一名高校體育教師,我滿懷期待。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加大投入、推進改革,成效顯著,《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更是為教育發展繪就藍圖。2025年是落實《綱要》的關鍵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謀劃的重要節點。過去一年,教育強國建設穩步推進,我深感振奮。未來,我将以全國兩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堅韌意志,踐行“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師生融樂、全面發展”育人理念,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常慕佳:春潮奔湧,共赴盛會。今年兩會中,代表委員們表示,要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斷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核心課題,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情況,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屬性”,貫徹好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把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作為“一号工程”,以思政專項項目培育建設為牽引,數智賦能強化思政優質資源供給,将“大思政課”、課程思政、實踐育人等育人方式有機結合,不斷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力,确保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落地見效。
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 劉三寶: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為教育領域指明了發展方向。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始終把價值塑造放在首位,充分整合育人資源、場域和力量,優化“大課堂”供給,豐富“大實踐”載體,凝聚“大師資”合力,以人工智能推進精準思政高效落實,有的放矢地構建起與數智時代相适應、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相适應、與黨和國家培養時代新人要求相适應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斷夯實教育強國建設的人才基石。
校醫院醫生 朱泉:觀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直播後,深感振奮。全國兩會精神為校醫院醫療服務一線工作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校醫院作為基層醫療單位,應積極響應,以師生需求為導向,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醫療質量;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診治能力,推進常見疾病的規範化診療;同時,利用新技術賦能醫療診斷,提升服務效率。在工作中,我們更要以患者為中心,增強人文關懷,讓師生就醫更便捷、更舒心。要以全國兩會精神為指引,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慢性病管理,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積極參與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努力打通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裡”,讓師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本科生輔導員 梅斌:過去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内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一系列成績鼓舞人心、提振士氣、催人奮進。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将認真學習領會全國兩會精神,牢記立德樹人初心使命,踔厲奮發,奮楫笃行,敢作善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與學生一起做有理想、負責任的行動主義者,帶領青年将個人理想與追求融入祖國與人民的需要之中,努力培育數智時代具有家國情懷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為建設教育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華農青春智慧與力量。
湖北省第十一期“青馬工程”學員、行政管理專業2022級本科生 劉佳衡: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着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與此同時,“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等關鍵詞也頻頻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熱點焦點,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兩會不僅是國家治理的“風向标”,更是青年學子将個人理想融入時代使命的“坐标系”。作為一名青馬工程學員,我們既是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更是強農興農使命的踐行者。在此新征程的起點和青年一代的動員令下,我将繼續立足專業所學,不斷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把“永久奮鬥的青春”作為一種執着的信念,從全國兩會精神中汲取力量,從鄉村振興中錨定方向,誓以青春之我,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答卷,奮勇争先,展現青年學子的銳氣與朝氣!
研究生輔導員 陳漢唐:兩會期間,我深切感受到師生們對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高度認同與熱切期盼。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戰略部署,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内容,讓我們更加堅定教育強國的使命擔當。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我們将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扣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厚植家國情懷,将“五育融通”融入科研實踐,引導研究生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題攻關。面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我們既感責任重大,更覺信心滿懷。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當以創新為帆、實幹為槳,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壯闊航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漁業發展專業2024級碩士研究生 黎豔麗:全國兩會期間,我深感這場盛會不僅凝聚着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更傳遞着“人民至上”的溫暖力量。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議題讓我頗有感悟。現代農業生産逐步朝向科技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但在一些偏遠地區,由于當地條件限制,先進農業設備的普及率并不高。兩會提出“新質生産力”“數字賦能傳統産業”等理念,為當下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農業大學青年學子,我深感使命在肩。全國兩會既是國家發展的指南針,也是時代青年的動員令。我們要将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用行動回應“民生為大”的号召,在鄉村振興、綠色發展中貢獻青春力量。
(文字綜合整理 陳超奇 審核人 常慕佳)
來源:南湖新聞網 https://news.hzau.edu.cn/info/1006/28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