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8月20日上午,在我校2018年入職教職工崗前培訓中,校黨委書記高翅作首場報告。他強調,教師要把喚醒學生“為中華複興而讀書”這一原動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價值判斷力。

南湖網訊(記者 思宣)8月20日上午,在我校2018年入職教職工崗前培訓中,校黨委書記高翅作首場報告。
高翅從“源與流”“使命與願景”“空間與生态”“關懷與奉獻”“優特與整體”“先進與新秀”“戰略與戰術”“科學家與教育家”“自然與人文”“管理與服務”等十個方面,介紹了學校的曆史、文化、學科、願景等校情,分析了“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學校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教師肩負的使命,希望新教師堅持求真、崇善、尚美,以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影響一代一代青年學子,進而引領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結合新時代高等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高翅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對高等教育、對大學、對育人的認識。第一,關于大學。中國古代曆來講“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大學而言,修身是核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作為教師,就是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大學應堅持“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之道,倡導教師修身,最終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目的。第二,大學教育的主體是人,教育的過程就是學生、老師和以校長為代表的管理服務人員三者之間有機結合、交流互動的過程,必須堅持開放、平等、民主、自由,将每個學生都培養為有獨立的思想、獨立人格的人。第三,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大學的人才培養要堅持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的辯證統一,大學老師要關心人之為人的精神問題,不僅要教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和探索人生的目的,思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宇宙世界應如何建立合理健全的關系等問題。第四,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文的過程。“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實際上是培養人的社會文化活動。在人文化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在發現和發展個人興趣愛好中充實個性、發掘潛能、陶冶性情、鑄煉品格,不斷提升精神境界,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成為能夠感受真善美的人,進而在有限性中建立健全人格。第五,大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喚醒學生的原動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教師要把喚醒學生“為中華複興而讀書”這一原動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價值判斷力。
在聽取新教職工們圍繞“如何盡快轉變角色,做‘四有’好老師”這一主題分組讨論的交流發言後,高翅結合教師職業的價值與追求,向新教職工提出了五點期望。一是要思考人生、規劃未來。要認真思考“自己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等問題,合理規劃職業發展,靜下心來,真做學問、做真學問。二是要心存敬畏,立德樹人。大學是社會的燈塔,是社會的良知。新教師要對大學教師這份職業心存敬畏。要立德樹人,教師自身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自己首先要“立”起來。三是要明确目标,多維定位。要結合自己的學科方向與大學的職能,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明确發展目标,用心發現并解決問題。要明确自己在學校、在不同階段、在學科領域、在國際國内的定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四是要勤思敏行,尋找挑戰。要在勤于思考的基礎上,做好時間管理,提高效率,合理安排好工作與生活。要激揚青春夢想,确立“世界因我而不同,世界因我而精彩”的奮鬥目标,善于主動出擊,尋找挑戰,努力實現從并跑到領跑。五是要融入集體,立己達人。要虛懷若谷,積極主動融入課程、團隊、教研室、實驗室、學科、學院等,經常深入其他老師的課堂學習,主動交流,虛心求教。要有奉獻精神,積極關心參與集體公益事業,樂于為集體發展添柴加火。要樹立主人翁意識,認真研究學科的發展史及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建言獻策。
審核人:楊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