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天,聽中國青年報記者分享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故事。“志願服務的目光應始終關注人、關注無聲的角落,志願服務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這是對志願服務本質的深刻洞察,為志願服務注入了一針清醒劑。荊楚大地上無數志願者正傳承着志願服務精神,共同續寫新時代的志願服務華章。
在武漢兩江四岸,活躍着一支由冬泳愛好者組成的“長江救援志願隊”。從 2015年正式注冊至今,十年間,每年夏季,隊伍的成員們都頂着酷暑在江邊值守,勸阻野泳者,緊急施救落水群衆。據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這一年時間,長江救援志願隊就完成了救援任務53起,成功救援54人。這些“水上守護神”用血肉之軀築起長江生命防線,他們的行動是用生命守護生命的壯舉,是“雪中送炭”式的無私奉獻。
在湖北西部,恩施州利川市毛壩鎮的茶葉産業正上演着鄉村振興的“雪中送炭”:當地政府與企業合作,實施“利川紅”産業幫扶計劃,組建專業團隊深入田間,技術專家手把手傳授種植要訣,免費發放優質茶苗和有機肥料;電商運營師搭建直播基地與全國展銷平台,讓深山好茶插上數字翅膀;風險管控專員引入茶葉保險機制,為茶農系上“安全帶”。如今,“利川紅”已香飄九州,茶農錢包鼓了,笑容甜了,這支由技術專家、運營骨幹、風控專員組成的産業幫扶專員隊伍,用專業知識澆灌産業之花,以創新思維拓寬志願之路。
長江救援隊用臂膀托起生命重量,産業幫扶專員以細流滋潤鄉村振興,這群奔走在荊楚大地的志願者,用沾滿泥土的雙腿丈量民生溫度,以永不熄滅的熱忱搭建希望之橋,他們用行動印證:真正的志願服務,是俯身貼地的共情。當“憫人之苦”化作精準幫扶的清單,“濟人之急”成為持之以恒的行動,志願服務便不僅是心手相牽的愛心傳遞,更是構築全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基座。
中國共産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過去沒有變,現在不能變,将來也不會變。要更好發揮志願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就要牢記服務宗旨,以“雪中送炭”辦好民生實事、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政府當繪制“民生需求圖”,社會組織應建立“需求數據庫”,志願者則要錘煉“基層觀察力”,構建多方力量廣泛參與、協同發力的志願服務體系。
志願服務要練就體恤民情、洞察秋毫的真心,如近年湖北多地發起的“銀齡關愛”志願服務項目,精準對接老齡化社會需求,将服務重點瞄準社區老年人群體,整合義診、理發、反詐宣傳、應急救護等多樣資源築起老齡社會保障網。
志願服務要增強标本兼治、沉心向下的本領,如當下“互聯網+志願服務”模式的興起,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社區微治理”專業化,提升志願服務的精準性和靈活性,有效填補政府和市場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空白。
志願服務要保持久久為功、躬身實幹的作風,如以中國十大傑出志願者徐本禹名字命名的本禹志願服務隊,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助學支教志願服務,推動完善志願服務體系,他們的服務足迹遍布鄂、黔、滇、閩、冀等多個省份,公益項目涵蓋支教、扶貧、環保、關愛特殊群體等衆多領域。當志願服務完成“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無縫對接,如活水般流向最幹涸的土地時,方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真谛。
“若人人皆為螢火,暗夜亦能成星河。”每一個微小的善舉,都是一束光,彙聚起來就能照亮黑暗;每一次真誠的幫助,都是一粒種子,播撒下去就能收獲希望。讓志願服務撥散“錦上添花”的浮華,化作“雪中送炭”的溫情。願你我都能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實際行動書寫愛與奉獻的篇章。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5-03/25/content_19048405.html
作者:周星雨(77779193永利官网碩士研究生)
指導教師:汪華(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77779193永利官网高校青年志願服務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