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次就青年群體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文中系統回顧了百年來中國青年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發揮的重要作用,詳細介紹了新時代黨和政府為青年發展創造的良好條件,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年奮鬥拼搏、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中國青年始終堅持與人民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齊進步。
當“喪文化”“娛樂至上”“佛系”“躺平”等标簽烙在青年身上的時候,有人曾感歎這是“垮掉的一代”。果真是這樣嗎?抗疫期間,衆多青年不懼危險、挺身而出,為挽救生命、戰勝疫情前赴後繼。偏遠山區,青年駐村幹部用腳丈量鄉村土地,隻為帶領廣大村民找到一條脫貧緻富路。國家主權面前,戍邊戰士絕不退縮半步,用血肉之軀築起抵禦外敵的鋼鐵長城。山火洪水面前,青年戰士勇做“最美逆行者”,無畏向前去保護身後這片熱愛的土地。這就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他們用行動證明了這一代青年生逢盛世,不負重任。
白皮書指出,不可否認中國青年在求職創業、婚戀交友、老人贍養、子女培育等方面存在煩心事、操心事,面對多種社會思潮交鋒激蕩,中國青年會迷惘、會猶豫、會困惑。但應對這些壓力時,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絕不應習慣于“躺平”,因為青年意味着可能。
多鑽研、少浮躁,要做堅定者,不做猶豫者。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共産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這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是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曆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産黨,現實和成就也證明了中國共産黨沒有辜負社會主義中國,沒有辜負人民的選擇與期盼,馬克思主義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加強理論學習,在研讀真理中汲取前進力量。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多運動、少熬夜,要做健康者,不做羸弱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要拿健康的資本去做青春的賭注,健全的體魄和飽滿的熱情是成功的基礎。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有了健康才能去搏擊風雨。增強體質健康,堅持合理的作息規律,多運動鍛煉,發揮運動在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錘煉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塑造心理健康,樹立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生活學習态度,不斷提高處理困難挫折的能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去迎接風雨挑戰。
多紮根、少抱怨,要做奮鬥者,不做懈怠者。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抱怨隻會浪費時間精力,消磨對待生活學習的信心與熱情,與其抱怨命運不公,不如像哪吒那樣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青年應多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許多努力卻得不到收獲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隻有紮得深根,日後才能枝繁葉茂。前進的道路絕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堅定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決心,敢于披荊斬棘、勇往向前。
多嘗試、少放棄,要做參與者,不做旁觀者。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面對時代賦予的衆多機會,趁着年輕時試錯的成本還比較低,不妨多嘗試新鮮的事物,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深耕。多些獨立思考,少些盲目跟風,迷信權威反而會束縛你的思想,遇到問題先不要輕言放棄,換種思路或許就會柳暗花明。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從世界邊緣到舞台中央,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中國青年從未缺席。立足新發展階段,中國青年更不能甘于做旁觀者,更應融入其中扮演好參與者的角色。
曆史隻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畏難者、懈怠者。白皮書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先鋒力量。”時代在變,但中國青年愛黨愛國、服務人民的精神不變,開拓創新、追求進步的品質不變,勇立潮頭、不負重任的擔當不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為,也必将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曆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青春絢爛多彩,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也應千姿百态、洶湧澎湃。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打造過硬本領,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為世界謀大同的道路上貢獻中國青年的光與熱。
稿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4700407.html
作者:宋雨(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
指導老師: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責編: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