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深刻闡發了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新時代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指明了前進方向、确立了行動指南,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深入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深刻領悟黨的理論創新的新境界,牢牢把握蘊含其中的學理、道理和哲理。
“一個行”到“兩個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從“一個行”到“兩個行”,充分說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充分說明必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在新征程上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是因為它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是因為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内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是因為它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緻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緻力于積極“改變世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它指引中國共産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是被曆史證明的事實,也是被事實證明的曆史。百餘年來,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偉大實踐探索中,黨領導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功走出并拓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
中國共産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歸根到底馬克思組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深刻揭示了“能”“好”“行”之間的邏輯關系。“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因為有“能”的中國共産黨的正确領導,而“能”的中國共産黨是因為有“行”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而馬克思主義“行”的根本在于中國化時代化。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着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
“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的新境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确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一重要論斷表明,“兩個結合”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内在機理,是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要求,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
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才能正确指導中國實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理論創新與社會革命實踐創新相互激蕩、相互促進的曆程。我們黨正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為領導人民奪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偉大勝利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引和強大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黨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了行動指南。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課題,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及時作出回答,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更好開辟未來。
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産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馬克思主義指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進方向,激活了中華文明的現代生命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兩者的良性互動。一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引領、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把那些跨越曆史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概念、理念發掘出來,作出新的時代闡釋。另一方面,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使之有機融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之中,不斷賦予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新内涵。
我們深切認識到,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兩個結合”做得越好,理論創新之力就越強勁,理論創新成果就越豐碩。我們必須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途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通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貫通起來、同人民群衆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基礎和群衆基礎。
“一個答案”到“兩個答案”: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境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确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曆史周期率問題是1945年黃炎培先生提出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裡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産黨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總結百年黨史特别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實踐,鄭重揭示了“第二個答案”。從“一個答案”到“兩個答案”,解答的正是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曆史之問、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之問、中國共産黨政黨建設和國家治理的實踐之問,深化了我們黨對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規律性認識,體現了我們黨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曆史自覺和曆史主動,開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境界。
當前,國内外形勢複雜多變,我們黨長期執政、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既面臨外部因素的沖擊,也面臨來自黨内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必須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黨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不懈推進自我革命、牢牢把握曆史主動,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偉大社會革命促進偉大自我革命,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立足職能職責,敢于刀刃向内,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始終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流砥柱,赢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新征程團結奮鬥的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于鬥争、善于鬥争,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這是在我們黨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關鍵時刻發出的響亮号召,是對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出的新要求。1949年3月,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響亮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反映出中國共産黨人對革命勝利後黨的建設和國家前途的冷靜思考,體現了對“進京趕考”的積極心态和精神狀态。
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不變的是中國共産黨人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的強烈的憂患意識、良好的工作作風與主動的革命精神,這是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河北指導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精辟指出的那樣,“兩個務必”包含着對我國幾千年曆史治亂規律的深刻總結,包含着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将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着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曆史意義十分深遠。“三個務必”繼承我們黨注重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加強作風建設的優良傳統,政治立場、思想宗旨、自我革命精神一脈相承,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個務必”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根本宗旨、執政信念、從政本色、為政風貌,體現了作為執政黨對自身純潔性的反思審視和對國家長治久安的憂患意識。既包含對以往經驗的深刻總結,又包含對未來發展的自我警示,确保廣大黨員幹部在新挑戰和新問題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謹慎的作為和果敢的鬥争。一個飽經滄桑而初心不改的黨,必将能夠基業常青;一個鑄就輝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黨,必将能夠無堅不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關鍵在黨。中國共産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赢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就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這就要持之以恒地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從嚴治黨,确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确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最堅強領導核心。
“三個務必”是新的趕考之路上中國共産黨人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堅持的根本政治要求,必須牢牢把握和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着而為信念。我們要時刻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隻争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作者:蔡彤(77779193永利官网碩士研究生);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539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