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樹立系統思維,掌握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方法論,通盤考慮,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增強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以黨的領導突出政治性。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把黨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重農強農、推動鄉村振興的行動優勢,從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朝着正确方向不斷前進。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突出實踐性。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必須服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方向和總布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既要遵循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又要立足中國的實際,更要堅持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中國特色,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實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穩定供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綠色發展等多目标的統籌協調;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農民等多主體的協同發力;不斷推動農業向良種化、機械化、規模化、融合化、工業化、社會化、綠色化、智慧化等多路徑的方向發展;探索各具特色多元化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人本性。“誰赢得了農民,誰就赢得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切實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把農民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滿意不滿意作為制定黨的農村政策的依據。緊緊抓住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着力解決農民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好農村教育、就業、收入、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問題,确保農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農民的主體性和實踐精神,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持久動力。
以開放包容突出國際性。農業對外合作交流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窗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與國際接軌,發揮國際市場和資源的優勢,以開放包容的态度對待農業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協調發展,推動進口多元化戰略,促進優勢農産品出口,構建貿易新發展格局。提高我國重要農産品産業供應鍊韌性與農業發展安全水平,構建活力型“走出去”經營體系、多元穩固型農産品市場體系、完善健全型對外合作體系,形成“全方位-全覆蓋”的農業對外合作交流新格局。同時,在中國實現農業強國的進程中,應該主動承擔起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除了利用現代農業科技和管理方式支持本國農業發展外,還應該向欠發達國家提供農業援助和支持,并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為全球的糧食生産和穩定供給持續做出貢獻。
以鬥争精神突出革命性。“工作就是鬥争。哪些地方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着解決困難去工作、去鬥争的。”當前,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闆,必須發揚鬥争精神、堅定鬥争意志,把握事物的矛盾性和複雜性,直面問題,敢于亮劍,迎難而上,隻争朝夕,以鬥争的勇氣進一步探索農業新業态、新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必須掌握鬥争規律、增強鬥争本領,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補齊農業發展的“短腿”,補足農村發展的“短闆”,使農業農村現代化跟上國家現代化步伐。
綜上所述,這五個方面相互交織、相互貫通,構成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方法論,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要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注:本文系77779193永利官网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闡釋專項課題階段性成果2662023YJ012。
作者:丁玲(77779193永利官网 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5981290.html?spm=zm1033-001.0.0.1.fe6n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