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王舒娴 通訊員 王明坤 實習生宋子怡 王璇)大山深處,秭歸縣九畹溪鎮,“東籬園”“桂花李園”“文美花園”……村民房前屋後繁花送香,翠林掩映;中蜂養殖、絲綿茶聯盟産業……推動産業集聚,百姓緻富。
“這些都是群衆迫切需要的,也是依靠群衆合力達成的。通過一次的‘村落夜話’一線調研,面向群衆,傾聽民意。從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人居環境、基礎建設、産業發展等小處着手,帶動鄉村大變樣,驅動緻富大鍊條。”秭歸縣九畹溪鎮黨委書記劉峰介紹道。

從人居環境入手,用農戶“小庭院”帶動村莊“大變樣”
美麗鄉村怎麼建?智慧在民間。

據劉峰介紹,秭歸縣九畹溪鎮石柱村李家河村落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一改過去大包大攬做法,按照群衆提議、村“兩委”商議、村落會合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的“五步議事法”,召開“村落夜話”50餘場次,讓村民就庭院怎麼建、花壇怎麼修、院子命什麼名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群策群力的帶動下,“東籬園”“桂花李園”“文美花園”等20餘個獨具特色的“最美庭院”應運而生。

同時,九畹溪村神魚村落為拆掉影響村落環境的違建設施,村“兩委”帶領30名村民走出去參觀看差距,把專家請進來教方法,一步步解放村民思想。通過黨員帶頭示範,村落“兩長八員”動員宣傳,僅一周時間,20戶村民的違章鋼棚全部自行拆除,并建起一座座木質涼亭,成為村落新景觀。
此外,九畹溪鎮槐樹坪村三村落建立“村引導、戶參與、市場化運作、資源化處理”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村民自我管理“漚肥桶”,将廚餘垃圾變“肥”為寶,推行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由農戶将可回收的垃圾集中收集,村落組建專門管護隊伍上門收運,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和回收利用效率提高。

從産業發展突破,用鄉村“小業态”驅動緻富“大鍊條”
共富如何達成?九畹溪鎮也圍繞以“小”見“大”來突破。
據了解,該鎮以共享節慶紅利來帶富村民,以共享集體經濟來帶富村落,以共享加工設備來帶富産業。

石柱村發動群衆一起“辦活動”,少數民族農民運動會活動為村民提供自助攤位,帶動村民銷售農副産品等近8000元,帶動農家樂增收2萬餘元,銷售石柱冷水米2.3萬元,為群衆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
九畹溪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共同出資發展中蜂養殖産業,共同議定收益按“442”比例分紅,即40%為村集體經濟收入、40%為村落集體經濟收入、20%為産業管護人員補貼,其中村落集體經濟收入主要用于村落擴大生産、完善基礎設施、開展活動等公共開支,由村落理事會負責管理,并主動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落群衆監督。

而在環九畹溪流域聯合大總支絲綿茶産業聯盟成立後,針對聯盟中小規模茶廠對茶葉精制加工設備有需求卻無力承擔的問題,聯盟發動成員村集體經濟組織衆籌,打造“絲綿茶聯盟共享産業園”,采購茶葉色選機等加工設備,供聯盟企業共享使用,既降低了企業的生産加工成本,也帶動了村集體增收,助推絲綿茶産業發展提質。
劉峰介紹,九畹溪鎮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為抓手,從人居環境整治到基礎設施建設,再到鄉村産業發展,不斷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上探索實踐,打造了一個個可複制、可推廣的鄉村共同締造示範點,并以點帶面,集效成勢,形成深化共同締造的基層治理示範帶。
參評單位:宜昌市秭歸縣九畹溪鎮人民政府
專家點評:在共同締造示範帶建設中集效成勢

第五屆“湖北網上群衆工作系列評選”活動正在報名參選階段,歡迎省内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報名。欄目組對報名參評的案例擇優刊發,推介并分享各地發動群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暖心舉措和實際成效,并邀請楚天網絡評論研究院專家進行案例點評。(僅分享刊發,不作為評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