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緻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希望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廣大教師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作出的重要貢獻,首次提出并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錨定了教育強國新征程精神坐标,賦予了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使命。
領略時代“大先生”的精神風範
如今,我國各級各類專任教師已達1880.36萬人,這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支撐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支撐着中華民族的教育強國夢想。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群體中湧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躬耕教壇,以“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成為廣大教師的優秀典範。
在這支令人尊重的隊伍中,有希望“學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的鄉村教師張桂梅,有用畢生精力踐行“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铮铮誓言的黃大年,有堅持求真務實、治學報國的衛興華,還有一生秉持“教育乃我之事業,科學乃我之生命”的高銘暄……心懷熱愛,躬耕不辍,他們用愛與奉獻诠釋了人民教師的責任擔當。“我的生命價值,就在于我和學生在一起”,這是90餘歲仍堅守教學一線的清華大學張禮教授從教一生的信念;“對這些孩子來說,給他們一個機會,就可能改變人生,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這是退休後主動到貴州大山深處支教的陳立群的人生選擇;“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如果可以,我願意永遠做那棵樹、那朵雲,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遠離貧困”,這是鄉村教師支月英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我也常常問自己,究竟是孩子們離不開我,還是我更離不開他們。應該是我更離不開他們吧。一棵樹一旦出生,就站在那裡堅守一生,無怨無悔”,這是基層教師陳建民的心聲……樸素的話語中,飽含對三尺講台的深沉熱愛,對教書育人的深刻理解,對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稱謂的深情诠釋。
我們走進這次參加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發言的教師,從他們身上感受時代“大先生”的精神風範。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他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校長蔡小雄,從教30年,任教5所學校,一心撲在教書育人事業上,他認為,讓每個學生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機會,離不開教師的啟智潤心、因材施教。江西省南昌市啟音學校校長張俐,紮根特殊教育領域近40年,用愛與智慧為孩子們插上逐夢的翅膀,她說,選擇做特教教師,就要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用大愛書寫教育人生。95歲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高銘暄壯心不已,“我要繼續弘揚教育家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忠誠于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培育新人、輸送力量!”
領悟教育家精神的價值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教師隊伍建設,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教育事業的重要意義,以多種方式表達對教師隊伍的深切關懷與殷切期望。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深情禮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對做好老師提出四點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回信,勉勵他們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這次緻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深刻闡釋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内涵和實踐要求,即“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笃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态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我們既要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價值意蘊,又要系統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求。在價值意蘊上,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教育以人民為中心,教育為人民服務”為内核,是新時代教育鮮明的精神标識,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是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的應有之義;以教育家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大智慧為内涵,是建設教育強國強大的精神引擎,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内在要求;集中體現新時代師德師風的精髓精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是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強大動力。
在内在要求上,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既符合世界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又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度融合的中國特色,體現了邏輯與曆史統一、理論與實踐結合、傳統與當代融通的時代特點。教育家精神的六方面内涵邏輯嚴謹、聯系密切、内在統一。其中,“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是“魂”,體現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初心使命;“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是“标”,體現教育引領人、溫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之核心功能;“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術”,體現教育入腦入心入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方法策略;“勤學笃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态度”是“徑”,體現推動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枝繁葉茂、基業長青之實踐路徑;“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是“核”,體現教育回歸本真、回歸本分、回歸本位之精神内核;“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道”,體現教育求真崇善尚美、傳道成風化人之價值追求。
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就要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秉持勤學笃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态度,成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勤修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用大愛書寫教育人生;樹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笃行“四有”好老師的實踐路向
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重點把握好“四有”好老師的實踐要求,牢記囑托,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堅守三尺講台,潛心教書育人。作為思政課教師,做“四有”好老師,要笃定“四講”:一是講信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讓信仰在教師心中紮下根,讓信仰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二是講人格。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赢得學生。三是講情懷,教師要有家國情懷、傳道情懷、仁愛情懷,用情懷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四是講視野,教師要具備知識、國際、曆史視野。做“四有”好老師,要堅守“本分”:一是培根鑄魂本分,精心種好“責任田”,講好思政課。堅持“知、情、意、行”相統一,在政治引導、學理闡釋、價值塑造上下功夫,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提高理論性、思想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吸引力。二是立德樹人本分,精心種好“種子田”,播撒青馬種子。“以馬為夢、以夢為馬”,踐行“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素養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三是啟智潤心本分,精心種好“示範田”,講好中國理論。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創新性、前沿性、針對性上下功夫,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做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研學、宣講和傳播。
在教育強國新征程上錨定教育家精神坐标,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激勵廣大教師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定能更好托舉學生成才夢想,造就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時代新人和棟梁之才。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6603616.html?spm=zm1033-001.0.0.1.tJtyDy
作者: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責編: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