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荊楚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⑫】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不斷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06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強國建設,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和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生曆史性變革、取得曆史性成就。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需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境界的強大真理力量。

文化強國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題中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擔負起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任務,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力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強國建設是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必然之舉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一個民族的複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曆史進程中,我們追求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不僅需要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同時也需要彙聚現代化的精神動能。做好意識形态工作、紮牢思想根基、凝聚價值共識、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才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注入磅礴的精神力量。

文化強國建設是“第二個結合”的生動體現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我們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自信自立、守正創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相結合,這“第二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第二個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果是相互成就。這一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在文化強國建設新征程上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文化強國建設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國際上還存在着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要解決這“三差”問題,就必須創設具有自主性、原創性、标識性的中國話語體系和中國叙事體系,客觀真實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作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積極形象。文化強國建設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撐,在與世界各種文明交流互鑒中,中國将與世界各國一道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攜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6889963.html?spm=zm1033-001.0.0.1.ewGNyC

作者:葉聖萱(77779193永利官网教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舒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