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荊楚網·地評線】東湖評論:從202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27日

堅定信心,凝聚底氣,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12月11日至12日,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面總結2023經濟發展成果,清晰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客觀分析當前階段性經濟挑戰,系統部署明年經濟工作,為當前中國經濟大局定基調,聚共識,謀大計,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定信心,來自于新時期經濟建設成果顯著,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逐步實現。

藍圖已經繪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2023年,國内外形勢錯綜複雜,面對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國内經濟周期性結構性矛盾疊加,大國競争日益激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确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标基本圓滿實現,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取得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逐步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這十幾年,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總量實現翻番,質與效同步躍升,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經濟的跨越奇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騰飛的四十年,新時期以來中國經濟奇迹的十年,是中國經濟行穩緻遠的最好佐證,也是中國經濟光明論的信心之源。

凝聚底氣,根植于新時期經濟建設措施有力,經濟發展階段性困難挑戰應對有力。

目前,我國經濟的困難與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隐患仍然較多,國内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其中,核心問題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其餘問題大都衍生于它。商品有效需求來源于三個方面:消費者購買消費,企業購買投資以及淨出口。消費者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生産能力大于現實需求,導緻部分行業産能過剩。過剩産能行業企業由于經濟效益下滑,減少投資性商品購買,裁員降薪減少員工收入,導緻投資和消費進一步下滑,最終形成企業不投資居民不購買的偏弱社會預期。随着預期的累加,産能過剩矛盾的日益凸顯,新增資本為高收益而尋求海外市場,通過資本輸出緩解國内矛盾,但是新增資本在搶占海外市場的同時也引起了逆全球化的加劇以及貿易沖突貿易戰,嚴重影響商品有效需求的第三方面淨出口,出口的下滑也使得國内産能進一步過剩,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會議指出:圍繞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黨中央基于對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做出九方面部署,圍繞有效需求消費投資淨出口三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妥善應對我國經濟困難與挑戰。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疫情以來,我國制造業除石化大類以外大多處于産能過剩态勢。因此,在新時期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工業化,加快經濟發展動能轉換新舊模式銜接,加快新質生産力突破顯得尤為重要。會議強調,要以科創為引領,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開辟未來制造業新賽道。新型工業化化的蓬勃發展,不僅可以跳出傳統制造業産能過剩結構性矛盾,還充分利好社會投資,使經濟活起來。

擴大有潛能的消費。當前制約我國居民消費因素大概有三方面:收入預期不明朗,購房負債過高,貧富差距拉大。房價高企是導緻居民負債增多擠壓消費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2015房地産漲價去庫存後,本應是消費主力軍的中産階級被房地産徹底套牢,其财富基本被掏空。會議指出,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着重指出嚴防房地産風險,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些措施直指房地産問題,保障居民住房,穩控高位房價,在一定程度避免了房貸的巨大壓力。另外,黨中央國務院通過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織密社會救助體系穩定居民收入預期;通過推動三農工作,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全面激發消費潛能。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會議指出,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打造中國品牌,以一帶一路為抓手,用好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加大出口份額,有效疏解國内經濟結構性矛盾,建設雙循環經濟體系。綜合來看,我國目前遭遇的階段性經濟困難屬于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發展挑戰,黨中央的科學部署妥善解決有效需求不足核心問題,為中國經濟行穩緻遠,乘風破浪提供堅實底氣。

中國經濟光明論,源自于新時期經濟建設思路科學,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總基調正确指引。

會議指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把握好穩與進,立與破這兩對辯證關系,是我國下一階段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經濟行穩緻遠的重要保證。從穩和進來看,穩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基本盤,面對紛繁交織的國際環境,穩民生,穩就業,穩市場,穩内需,穩外貿是當前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守好底線,防範好系統性經濟風險,隻有穩定的經濟基本盤,才能統籌推進改進措施,才能鞏固好經濟回升向好的态勢,才能持續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進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面對國内外不利因素驟增,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統籌推進擴大内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成為必然選擇。隻有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增長中實現轉型,在轉型中實現升級,才能有效纾解我國經濟社會結構性矛盾,才能維持住經濟基本盤的穩定,才能保持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脈絡,從而達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戰略規劃。

先立後破是有效解決我國經濟社會固有矛盾,妥善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抓手。要深刻把握好立與破,在該立的地方積極主動立起來,依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型産業,立足居民需求培育新型消費市場,強化國際視野孕育外貿新動能;在該破的地方抓住有利時機,堅決破除落後産能過剩産能,堅決取換落後于市場的消費産品,堅決取締外貿不利因素,着眼于有效需求三方面走出一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新道路。

中國經濟光明未來,最根本在于經濟建設黨建引領,完整準确全面落實黨中央經濟工作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落實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責任。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本質特征也是最大優勢,經濟發展抓住了這個根本點,切實發揮好這個最大優勢,就一定能創造中國經濟的光明未來。

爬坡過坎,關鍵是要提振信心。202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展現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果,國家經濟建設措施有力,黨中央經濟工作指導科學,為全體人民堅定了信心與底氣。奮進新征程,揚帆再出發,讓我們在新的偉大時代堅定信心,凝聚底氣,努力拼搏,接力奮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确領導下齊心協力共同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共同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路明寬(77779193永利官网經濟管理學院)

指導教師:武文軍(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

責編:王舒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