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新時代新征程的鄉村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描繪了美好圖景。奮進新征程,紮實推進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然之義、必然之舉、實然之功。
鄉村是中國的根。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是我們共同的期盼,關乎民生福祉,關乎和諧文明。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的十七大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工作。黨的十八大提出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共建“美麗中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标。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考察時強調,“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2014年,農業部開展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推介活動,2015年6月1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指南》。2017年,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努力讓農村具備更好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建設美麗鄉村,再到建設和美鄉村,既是鄉村建設的“版本升級”,更是鄉村發展的“美麗蛻變”。
如今,鄉村建設行動如火如荼,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完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持續改善,綠色版圖不斷擴展,鄉村“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美麗鄉村在廣袤大地交相輝映。新征程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秉持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在“和美”上做真功、做實功、做長功。
在締造美好環境上做真功,讓鄉村處處充盈和美生态之“韻”。“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鄉村是人與自然的共同體,也是城鄉之間的天然紐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内在要求。在鄉村建設中,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讓山水林田湖草沙共生共榮、協奏齊鳴,山水相連、花鳥相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和意願,讓農業産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相協調,農村人居環境與生産生活需要相适應;不斷強化生态環保意識、資源節約意識,積極推動農民群衆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讓農民真正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人、受益人。締造美好環境,就是要讓鄉村展現恬靜而和諧、樸實而靈動的田園風貌,成為村民的美好家園,也成為城市居民精神和感情上的“尋根之旅”,讓更多鄉村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景美人和的“富春山居圖”。
在創造幸福生活上做實功,讓鄉村人人洋溢和美生活之“情”。産業興旺,鄉村才會煥發生機。生活富裕,鄉村才會充滿活力。創造幸福生活,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鄉村振興的要義。要深刻認識鄉村的多元價值,激活鄉村發展動能,促進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一方面,依托鄉村自然資源、産業資源、文化資源等,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品牌産業、優質産業,以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質興農;另一方面,培育鄉村旅遊、養生養老、農事體驗、研學科普等新産業新業态,助推鄉村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讓村民成為發展新産業新業态的經營者、服務者、受益者。同時,秉持“和而不同”理念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既要根據本地實際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合理确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标準,讓廣大農民享受更多和城市一樣的生活服務水平;又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發掘、保護鄉土風情,讓村邊的古樹、院前的碾盤、街角的水井寄托濃濃鄉情,承載美好記憶。創造美好生活,就是要讓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鄉村發展成果體現在物阜民豐、萬家燈火中,洋溢在鄉間濃郁的鄉情和百姓溫暖的笑魇裡。
在培育鄉風文明上做長功,讓鄉村事事蘊涵和美文化之“魂”。鄉村承載着農耕文化,鄉村厚植着鄉風文明。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僅要塑鄉土鄉貌之形,更要鑄鄉風鄉情之魂,以鄉風文明建設提振鄉村振興之“魂”。鄉村的“和美”,是銘刻心間的文化之魂,是照進心底的文明之光。和美鄉村建設要在建強基層組織上下功夫。突出村民主體地位,增強主人翁意識,增強村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行“黨建、鄉建、村建、家建”一體推進,建成便捷的醫療圈、健身圈、養老圈、生活圈,推行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促動、黨群互動的“黨建+”工作模式,培育鄉村“頭雁”和新農人,讓黨組織成為“主心骨”,黨員成為“領頭羊”。和美鄉村建設要在強化有效治理上下功夫。立足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鄉村治理共同體,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營造農村社區”,搭建鄉村社會結構和新鄉賢有機融合的平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模式,締造和諧人文家園。和美鄉村建設要在培育鄉風文明上下功夫。注重農耕文化和鄉土文明的挖掘、傳承、融入、培育,重視思想道德教育,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鄉村家庭和睦美滿、親人相親相愛、鄰裡守望相助蔚然成風。
新時代新征程,鄉村振興的壯美勝景徐徐展開,和美鄉村的宜人畫卷已然鋪展,我們應乘二十大的東風,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和美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鋪就中國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之路。(通訊員:程華東)
責編:陳文博、楊菁嫱
來源:人民數字聯播網 http://www.rmsznet.com/video/d34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