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銳意進取、艱辛奮鬥,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實現了曆史性變革。我國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為世界繁榮發展做出了中國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開辟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現代化是人類文明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必由之路。相較于傳統的農業文明,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意味着生産力更加發達,文明程度更高,生活更加便利。因此,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最早的現代化進程是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啟的,所以人們很容易慣性地以為現代化就隻有西方現代化一種發展模式,實現現代化也隻有資本主義一種發展路徑。然而,世界曆史的發展已經表明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存在着種種弊端,它為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帶來諸多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向世界昭示了一種與西方現代化不同的新型現代化道路的可能,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基于中國國情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豐富了世界現代化的理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在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理論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實踐上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主要内容的人類文明新形态向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經驗,中國的成功實踐表明現代化道路不是單數而是複數,西方現代化也并非現代化的原版,每個國家完全可能像中國一樣基于自身的國情探索出一條适合于自身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而不必因循守舊非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不可。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中國智慧和世界情懷。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内涵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的内涵極其豐富,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性特征,更有基于中國國情的鮮明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内涵是其本質要求的深刻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根本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是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緻力于全國各族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帶領中國人民打赢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了14億多人奔小康,真正實現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的莊嚴承諾。中國14億人口小康社會的建成不僅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還将為全球實現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中國共産黨緻力于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從産業到教育、從物質到文化、從城市到鄉村,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各族人民正大踏步地走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内涵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是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的共同富裕之路,本質上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西方的現代化雖然極大地推動了生産力的發展,但其在起步階段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發展過程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與此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旨在實現人類全面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标,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原則,把“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世界現代化的發展圖景。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和諧性、和平性、創新性全面拓展了現代性的具體内涵,為世界貢獻了全新的現代化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實踐為世界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同樣也需要中國。中國共産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關注中國之問、人民之問的同時,始終關注世界的繁榮發展,積極回應世界之問、時代之問,将中國的發展有機融入世界發展潮流。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日益強大的中國一再承諾永遠不稱霸,“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一方面,通過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标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共建“一帶一路”等,積極推動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與合作夥伴一道共同營造有利于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政策溝通、資金支持、改善夥伴國家的基礎設施等,不斷提升國際區域的相互貿易與投資水平,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繁榮,為全球和平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氣候變化、軍事沖突等為人類發展帶來諸多嚴峻挑戰,前所未有的難題更加需要全人類攜手共同解決。中國始終緻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全球共同發展。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不僅采取有利措施及時控制住了疫情并向世界各國分享抗疫經驗、捐助抗疫物資等,而且在疫情期間保持了經濟穩定增長的良好态勢,助力世界經濟穩步複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由衷贊歎:“中國人民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不僅如此,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全球安全治理行動等,并在領土争端中保持了最大克制,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隻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赢,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國人堅信“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正在通過中國式現代化為維護世界和平、建設美好世界貢獻着中國力量。
奮鬥永遠在路上,百年初心成大道,萬裡征程再啟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逐夢征程上的接續奮鬥源自思想理論的深刻自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我們堅信,在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産黨必将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并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更好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吳治蘋(77779193永利官网教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522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