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穩健發展的思想保障,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精神支撐。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伴随着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社會各種思潮的湧動、多元化趨勢的明顯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随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主流價值觀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模式的改進和優化。

李恺在荊門市牌樓鎮開展理論宣講
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模式創新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相結合的産物,集中體現着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在黨和國家的正确領導和統一部署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培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意識形态領域的鬥争是長期的複雜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關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持續地做好闡釋和宣傳切不可有“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内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呼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模式的創新。
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模式創新的時代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因此,中國走向富強、民族實現複興,不僅在經濟硬實力上要強起來,更要在文化軟實力上強起來,要實現文化軟實力強起來就要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感染力和穿透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追求國富民強的價值觀,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集中彰顯,凝結着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也是當代中國時代文化的重要内容。新時代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标、社會層面的建設理念、社會主義公民的價值倡導進行有效的宣傳和闡釋,更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倡導成為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行為自覺。如果說上一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起到了提升“知名度”和“認同度”的效果,那麼新時代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以提升公民的“回應度”和“踐行度”為目标,引導全體人民在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道路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用全體人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自覺彙聚起實現國富民強的磅礴力量,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目标的進階化對創新傳播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李恺在荊門市來龍村開展理論宣講
科學謀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模式創新的實踐路徑
大衆傳播模式是當代社會生活中影響最為普遍、作用最強大、範圍最廣闊的社會信息傳播系統。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面臨傳播環境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形勢,要實現信息化條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提質增效,就要深刻把握大衆傳播模式的内在機理。大衆傳播廣泛、迅速、連續不斷地發出信息,試圖以重複的方式使人數衆多、成分複雜的受衆分享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及精神,依托于大衆傳播載體進行持續性滾動式的反複傳播,解決了主流價值觀傳播的可持續性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衆傳播模式的另一大優勢在于依據傳統大衆傳播模式和現代大衆傳播模式的特征,将複雜的受衆群體進行二元分解。受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當前國内受衆的分化十分明顯,中老年人更傾向于從傳統媒介獲取信息,而當代青年則對現代大衆傳媒青睐有加。傳統大衆傳播模式以其權威性高的特征為中老年人所接受,現代大衆傳播時效性強、靈活多樣,貼近青年群體生活和實際,深受廣大青年歡迎,用好現代大衆傳播方式就赢得了青年,赢得了未來。總體來說,傳統大衆傳播和現代大衆傳播二者不可偏廢,傳播者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衆傳播的優勢,綜合治理,才能适應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信息化環境下持續傳播的需要。
新時代召喚新擔當,新征程需要新作為。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為指導,通過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模式,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彙聚起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
作者:李恺(湖北省委講師團成員、湖北省理論熱點面對面示範點專家、77779193永利官网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碩士生導師);胡閏喆(77779193永利官网碩士研究生)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529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