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習黨的二十大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荊楚網·精讀精講⑩】堅持從國情出發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2年12月21日

精讀精講.jpg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國情是中國特色的基點和來源。隻有以國情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才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取得新發展。

從社會性質和發展階段來看,中國正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從中國實際出發,首先要從基本國情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我國現階段發展面臨着人口規模巨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具體國情。基本國情和具體國情是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深刻意涵的重要基礎,要在深刻理解和準确把握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以黨的全面領導凝聚億萬人民團結奮鬥的磅礴偉力。我國十四億多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這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具體國情。一方面,人口規模巨大意味着壓力大、擔子重。“任何一個小問題乘以十四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更好滿足億萬人民對更公平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适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向往,我們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另一方面,人口規模巨大也意味着優勢和紅利。巨大的人口規模為新發展格局中的國内大循環提供了應對風險和沖擊的“壓艙石”,同時,教育發展提質增效帶來的“質量型”人口紅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人才資源和發展動能。“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道路上,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黨的全面領導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奮鬥、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磅礴偉力。

以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構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安全保障。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同時,安全是發展的保障和條件,實現更安全的發展是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差距仍然較大,這是現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具體國情。西方走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之路導緻貧富分化,兩極分化必然危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定,隻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實現更安全的發展。與西方式現代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要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探索城鄉、地區協調發展新路徑。一方面,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振興。另一方面,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加快崛起和東部加快推進現代化。着力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收入差距,堅決防止兩極分化,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築牢安全保障。

圖片1.jpg.jpg

胡小娛在荊門市來龍村開展理論宣講。

以綠色發展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新時代以來的十年,我國生态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但生态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這是現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具體國情。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隻有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這是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做出的戰略選擇。一方面,要推進減污和擴綠相結合。大力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同時,持續推進生态系統保護和修複,加快實施重要生态系統保護和修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另一方面,要推進降碳和增長相結合。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等制度,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同時,其實推動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擴綠、減污和降碳、增長協同推進的綠色發展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圖片2.jpg.jpg

胡小娛在荊門市牌樓鎮開展“理論熱點面對面”示範點“五送”惠民活動。

以科教興國強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支撐。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面臨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這是現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具體國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科技創新的根本源泉在人才,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要靠教育,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依靠高水平人才推進科技創新,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國家發展。一方面,要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以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加快構建全學段高質量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深化創新驅動發展,以高素質人才助推科技創新再上新台階。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為充分發揮高素質人才的科技創新助推器作用創造良好制度環境。同時,加強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培育,彙聚大量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的高素質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本文系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1G049)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662022MYYJ0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胡小娛(77779193永利官网教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5326978.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