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習黨的二十大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荊楚網·精讀精講⑫】春江水暖“農”先知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2年12月28日

冬日已至,隻待春天,春江水暖“農”先知。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近日,黨的二十大之後中央召開的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持續重農強農的強烈信号。這既是黨中央一以貫之重視“三農”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之宣言書,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之先鋒令,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三農”工作導航明向、提神賦能。

農業強國建設知“先動”。“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确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将“三農”的振興與民族的複興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猶如鄉村振興戰略啟動前的第一聲春雷,仿佛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一縷春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原則不動搖,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擺在優先位置。

建設農業強國行大道。要始終堅守根本方向和初心,牢牢守住發展的底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叮囑的那樣,“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全方位夯實根基,才能保供安心。農村是農民常住的家園,建設得山清水秀,才能樂業安居。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同步發展中,農業現代化是突出短闆。中國式現代化設計藍圖中,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最基礎、也是最艱巨的一環。中國現代化的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緻遠的重要前提和支撐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迫切需要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大棋局中,加快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設農業強國走正道。建設農業強國,要尊重“三農”發展客觀規律,尊重農民意願,把握建設農業強國的一般特征,實現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産業韌性強;體現建設農業強國的中國特色,走自己的路,不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模式。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依托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發展生态低碳農業,赓續農耕文明,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建設農業強國走創新路。農業強國建設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要錨定農業強國建設目标,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規劃,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一是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二是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支持農業領域重大創新平台建設,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支撐的内涵式發展之路。三是深化農村改革,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守住改革底線,維護農民權益。四是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增添發展新動能,分享改革新成果。

農業強國建設知“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曆史感。”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有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牢牢把握主動權。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從“兩個大局”的高度把握農業強國建設的曆史方位、基本規律、前進趨勢,準确把握其内涵特征、重點方向和發展思路,增強曆史主動,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善作善成,不斷把農業強國建設推進到新水平、新高度。

做好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穩定和安全供給這件頭等大事。“無農不穩,無糧則亂。”其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黨政同責,把“國之大者”扛在肩上,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強化科技和裝備支撐,深入推進種業振興,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标準農田,實現人均1畝“良田”。其二,樹立大食物觀,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弘揚勤儉節約精神,防止食品浪費,倡導健康飲食。

做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重要任務。落實“四個優先”,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振興。其一,把産業振興作為重中之重,結合資源禀賦實際,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做好“土特産”文章,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要效益,推動鄉村産業全鍊條升級,增強市場競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二,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功夫下在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衆内生發展動力上,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

做好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一重點之功。“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一,締造美好環境。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願和首創精神,讓農業産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相協調,農村人居環境與生産生活需要相适應,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其二,創造美好生活。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标,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補齊農村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短闆。其三,培育鄉風文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三治融合”體系,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注重農耕文化和鄉土文明的挖掘、傳承、融入、培育,締造和諧人文家園。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建設美麗鄉村,再到建設和美鄉村,鄉村建設要完成“版本升級”,鄉村發展将實現“美麗蝶變”。

中國道路,“三農”自信。充滿希望的廣袤田野,正不斷點燃我們對農業強國、和美鄉村的熱切向往。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書寫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新答卷,不斷譜寫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新篇章。

作者: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湖北省委宣講團成員)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http://m.cnhubei.com/dhgd/p/15342368.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