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态是我們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勇氣之源,是我們答好新時代趕考題的氣度所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的十個專題五百一十二段論述為我們激揚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具體指引。
堅持知信行統一,築牢理想信念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就是我們共同的理想信念。這是我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神源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入的過程就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堅定的過程。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做到知信行統一。隻有全民的理想信念堅定,矢志聽黨話、跟黨走,我們就能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不迷航、不偏航,緊緊圍繞在黨的周圍,形成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磅礴之力。我們要不斷增強幹事創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義,紮實掌握蘊含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厚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根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執着笃定、勇毅前行。
強化精氣神融通,彙聚團結奮鬥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讨論時說:“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号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團結奮鬥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迹的精神密碼。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态中,全國各族人民樹立起了正确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團結奮鬥的志氣、骨氣、底氣不斷增強。我們以自立自信自強構築起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在不斷鑄牢的共同體意識中形成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人心凝聚力和行動聚合力。精氣神融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在融通中融彙,在融彙中融合,形成我們戰勝艱難險阻、成就宏圖偉業的磅礴精神力量。我們要以獨立自主、自信自強的姿态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每一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面對新征程中的風高浪急和驚濤駭浪。同時,我們要涵養鬥争精神,敢于鬥争、善于鬥争,在鬥争中增進團結,在鬥争中不懈奮鬥,讓精氣神在鬥争洗禮中熠熠生輝。
注重和合美一體,共同締造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合”“美”等文化理念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曆史源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豐富和發展“和”“合”“美”的現實價值,将其轉化為人民群衆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厚重精神力量。湖北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在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中增強人民群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動性、自覺性,提升人民群衆的參與度、貢獻度,有效實現“我和你”到“我們”、“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而這種轉變正是人民群衆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質增效的有力彰顯。“和”“合”“美”一體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站穩人民立場的生動诠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需要我們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做到“與群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鹹、無鹽同淡”,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去耕耘、去奮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們要把《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融會貫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揚昂揚奮進的精神力量,既讓物質的高樓大廈高聳林立,也讓精神的高樓大廈巍然屹立,滿懷壯志豪情開啟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
作者:張貴禮(77779193永利官网)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5314688.html?spm=zm1033-001.0.0.1.F0S1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