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術成果

[媒體永利]學術觀點分享——共享發展的實踐指向和推進理路

來源: 編輯:萬融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08日

2018年12月10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12月10日第008版 作者:陳帥

11月23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承辦,廣州市創意經濟促進會協辦的“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享發展”廣州學習沙龍系列活動第三季第五場在廣州市社科聯會議室舉行。廣州市社科聯副主席譚曉紅出席會議并緻辭。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東金融學院、廣州市民政局、海珠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專家學者,廣州市社科聯部分幹部、媒體代表4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院長王甯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報》專版報道了77779193永利官网講師陳帥在會議上的發言《共享發展的實踐指向和推進理路》

共享發展的實踐指向和推進理路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理念在科學诠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如何發展”的時代課題。黨的十九大報告 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回應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現 實問題,同時為如何落實共享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第一,共建共享,多元參與和責任共擔是共享發展的實踐指向與基本前提。就發展本身的目 的而言,共享發展之“共享”不是一種平均主義意義上對既有社會成果的直接占有,而是在共擔 基礎上的共建共享。共建共享是共享發展的實踐指向,是在充分發揮人民群衆主體地位的基礎上, 通過多元主體之間的合作互動,構建起推動社會發展的結構性力量。“共建”的核心是多元參與, 是在堅持“黨委領導”和“政府負責”的基礎上,緻力于形成一種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社會發 展新形勢。從共建和共享的邏輯關系分析,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礎,共建本身就是共享的實現 路徑,也是共享的過程。共建的水平越高,共享的基礎就越堅實。隻有全民共同參與到社會發展 建設中來,共同承擔社會發展的成本,共同享有發展成果,才能使共享成為可能。這種意義上的 共享才是共享發展之真谛,不是“坐享”,而是通過人人參與,發揚民主,彙聚民智,調動民衆 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全民共建,在社會發展中實現更高水平的共享。

第二,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共享發展的現實選擇。“共建”是實現共享發展的 基礎,“共治”則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必經之路。“共治”不僅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 推動共享發展的現實選擇。社會治理現代化要求在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基礎上,形成政府治理、 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格局。

“共治”意味着社會治理将面臨更多的結構性的組織形式調整,需要建立起相應的配套設施,為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保障。目前,我國社會治理層面還存在着城鄉、區域等方面的差異。 這就需要在統籌協調的基礎上,推進社會治理的均衡化發展。同時,要轉變政府職能,讓政府從 以往的全能政府角色中脫離出來,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提高基層的自治能力,全面推進 居民自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深入開展民主決策實踐和民主治理實踐。通過多元主體之間 的協商和合作處理社會事務,在良性互動中達成共識。政府也可以借此從大量具體、繁瑣的社會 治理活動的實施,轉向對社會治理的宏觀管理,從而提高治理效率。

第三,成果共享,建構公平正義、規範有效的分配格局是落實共享發展的直接方式。共享發展的價值指向是公平正義,分配公平是共享發展的基礎内容,也是社會公平正義最直接的體現。建構公平正義、規範有效的分配格局是保障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關鍵環節。

實現增長與分配的良性互動,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在充分發揮 市場作用的基礎上,厘清政府的職能,做到不強行幹涉經濟活動,同時能夠恰當彌補市場的失靈, 将“蛋糕”做大。另外,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将收入差距保持在一個合理 的區間。政府需要強化再分配職能,完善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的稅收、社會保障和轉移支付政策, 加快完善稅收體制,強化稅收調節,加強對高收入人群的稅收監管。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的再分 配調節,加大對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的轉移力度,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發揮 政府的兜底職能,加強對困難群體救助的轉移支付。健全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在 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的同時,要做到全面覆蓋,拓寬社會保障的類型,滿足不同群體的社會保障 需要。健全重點群體的收入分配風險防控體系,建立精準扶貧機制。

(作者陳帥系77779193永利官网講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