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術交流

【人民日報客戶端】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15日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11月12日,由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和77779193永利官网共同主辦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理論研讨會在77779193永利官网舉行。此次研讨會是今年我省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研讨會第五場。會上,來自省内外的專家學者,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就“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開展深入研讨交流。本版現摘編刊發部分與會專家發言。

運用大曆史觀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時空

喻立平 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認識中國式現代化,要運用大曆史觀。結合時間、空間兩個維度考察,與西方現代化時空背景迥異,中國式現代化從曆史進程來看,大體經曆了三個階段。

從1860年洋務運動開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産階級革命派提出了《建國方略》,試圖通過民主共和制、發展民族工業等方式救國救民,但最終歸于失敗。中國共産黨一經成立,便擔負起中國現代化的曆史使命。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開啟了現代化的新探索。

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八大召開。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學習蘇聯,加快工業化建設。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毛澤東同志提出要“以蘇為鑒”,走中國工業化道路。60年代中蘇關系破裂後,開始自主探索現代化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對外開放,發展市場經濟,主動融入國際市場。開放型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與此同時,日益突出的生态環境問題以及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等促使中國式現代化開始轉型。自2003年開始,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一些矛盾和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但也面臨新的發展難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十年前的形勢進行了回顧,強調“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過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确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展望未來,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以頑強鬥争應對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團結奮鬥。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彰顯 中國共産黨超凡的政治智慧

秦在東 華中師範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作為一種具有重大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的人類文明新形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開創出一條區别于西方現代化的、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的嶄新道路,彰顯了中國共産黨超凡的政治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強調獨立自主的立國之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創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範式、新樣态,凝結着中華民族崇尚正義、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偉力,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實現現代化的堅定信心與決心,彰顯出中華民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胸懷和格局。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強調科學治理的治國之略。現代化國家建設離不開治國理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充分彰顯了從嚴治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統籌、互融共生的智慧境界。黨風正則國風正,法治興則國家興,德治強則國民強,這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人類文明進步發展貢獻的重要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強調普惠全民的富國之道。物質财富充分積累、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要義。中國式現代化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衆參與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成果由全體中國人民共享,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強調“五位一體”的興國之策。中國式現代化是“五位一體”共生共進的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堅定不移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強調和平發展的強國之夢。中國是世界上靠和平發展而崛起的大國,随着自身力量的強大,越來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中國開辟的現代化道路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價值觀,為人類和平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


既遵循一般規律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柳禮泉 湖南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遵循現代化一般發展規律的同時,又堅守中國本土立場,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正視“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無論是面臨的難度性和挑戰性,還是其意義的世界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曆史性進步,也是全人類文明的曆史性進步。

執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人民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有效貫徹和有力彰顯。人民性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鮮明價值立場,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

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國家強盛、民族複興既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建設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同時必須注重中華文化的弘揚和價值體系的塑造,推動實現“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堅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遵循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統籌兼顧的發展邏輯,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發展觀、生态觀,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變為現實,真正開創了人類生态文明新形态。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堅守本土立場,又超越國家界限,在創造巨大民族性價值的同時,又呈現出強大的世界曆史效應。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旗幟,用“堅定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的信念,為世界和平共處、攜手共進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 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陳曙光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長、教授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歸根結底是趕上時代,趕上世界,完成現代化的使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不同于人類過往的偉大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将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曆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标準。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堅持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它堅持中國立場,自主發展、自力更生;它堅持馬克思主義曆史觀,從曆史中走來,向着未來走去,繼承曆史遺産,赓續千年文脈;它堅持人類立場,向全世界開放,與世界各國共赢,緻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走自己的路”是黨的 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

武星亮 山西農業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回顧中國近代以來的百年路,我們曾經嘗試過走西方人的路、蘇聯人的路,實踐證明,走别人的路走不通,必須根據中國國情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有着強大的理論根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告訴我們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

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走自己的路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基于此,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勠力奮發,取得重大成就,鑄就了輝煌的曆史史詩,成功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共同富裕為追求、以獨立自主為原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全面發展為目的的,走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時代價值,既體現在自身的發展中,它是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現實難題實現共同富裕的正确途徑,是落實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國夢的康莊大道;又體現在對世界的貢獻中,它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民族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


從國際國内兩方面把握 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境遇

袁銀傳 武漢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時空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境遇有國際和國内兩方面。就國際境遇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後,随着中國的迅速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強大生機活力。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持續發展,為破解當代世界問題、推動時代向前進步提供了先進理念和實踐方案。

就國内境遇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上新征程,新時代新征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顯、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疊加。要通過發展解決當今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隻能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當前我國社會各種矛盾交織疊加,既有農業社會矛盾,又有工業社會矛盾,還有信息社會矛盾。我們既要工業化,又要防止走 “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工業化老路,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既要城市化,又要防止城市化過程中出現“城市病”;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又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同時,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入新征程,我國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疊加。前進道路上,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堅定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内嵌豐富的文明意蘊

項久雨 武漢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态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系。從文明演進的視角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文明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形态超越和文本超越的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文明的超越。人類文明本質上是由一定的社會形态代表的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發展助推的。從社會發展規律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類社會更為先進的文明追求和文明創造,實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曆史性超越。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時間的超越。人類文明發展有着較為清晰的時間脈絡,不同曆史時期的人類文明有着各自不同的特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基于現實,又面向未來,在破解時代重大問題的基礎上,更加清晰地呈現和推動實現人類解放的最終旨歸。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空間的超越。文明的空間除了指地理空間,也指更為廣泛的意義空間。不同國家、民族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空間和人文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有着不同的文化旨歸和精神需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注重社會主義先進價值體系的塑造,推動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形态的超越。中國式現代化的形态應該更加具象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要在以往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基礎上,繼續深入探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打開方式,從更加符合中國特色的視角在“四個現代化”的基礎上進行延伸。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文本的超越。黨的二十大報告文本是目前為止最系統、最全面、最完整的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體系呈現,包含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從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三個層面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


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嶽奎 華中科技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840年鴉片戰争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走過的百餘年曆史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自然更不會有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開辟。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懈推進中國現代化事業,不僅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而且正在解決西方現代化尚未解決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曆程的不同時期,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始終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共産黨在探索現代化道路的過程中始終以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與人民群衆保持血肉聯系,從人民中汲取奮進力量。從“四個現代化”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使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成功地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吳春梅 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現代化的成敗。農村在我國發展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農村地區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94%以上,目前還有數億人居住在農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來強調“三農”,深刻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難點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舉措,其進展直接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标進度和質量成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同時彰顯社會主義理想和市場經濟活力的現代化。因而,互助由民間領域向市場領域的拓展具有抱團發展、政府主導市場與社會融合、共赢共富等建構意義,需要直面惠農政策驅動、市場利益驅動、社會資本驅動如何有效銜接的問題。新時代農民經濟互助的中國式建構,亟待解決鄉村振興進程中如何通過“應助盡助優助”的無縫隙供給來攻克互助碎片化和弱者難受助等難題,優化“共享—團結—普惠”型社會建設。

構建新時代農民經濟互助機制,需要制度現代化、能力現代化和觀念現代化的配套支持。農民的經濟互助指涉市場性與社會性的有機結合,但離不開政府主導。建立健全這一機制,需要直面政府、市場、社會的異質性如何協調,以及惠農政策驅動、市場利益驅動、社會資本驅動等有效銜接的難題。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當前實現全面現代化,我們要啃的“硬骨頭”不少,完成好這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需要億萬農民辛勤耕耘,也需要全社會的推動和參與。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2333381/rmh3233338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