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院“教師育人能力提升年”相關要求,進一步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2022年11月18日上午,思政系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系在創業樓512,聯合開展名師交流會。交流會邀請了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杜莉教授做教學經驗分享,思政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系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思政系主任鄭鵬主持。

在教學分享中,杜莉老師分别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定義、解釋、舉例教學邏輯,和啟發式教學方法,即以故事作為教學導入激發興趣、啟動學生思維、設置提問環節、啟發學生自主化解核心知識點,對經濟學的“外部性”基本定義和概念進行講解,為大家呈現了兩種教學設計的效果差異。随後分享了她對啟發式教學的感悟。

杜老師在交流中指出,啟發式教學的師生定位是明晰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一個解疑的人,還是一個有高超技術來精心設置問題,啟發生疑、鼓勵學生質疑進而引導解疑的人;學生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體,需要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先思後學,而後基于主動思考去獲取知識,她強調這是啟發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恪守的定位所在。
杜老師指出,啟發式教學的核心在于憤悱情景的創設。一個好的啟發式教學,問什麼?問多難?何時問?所有的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提問題絕不僅止于獲取答案,而是啟迪思維。問題應結合教學重點、難點,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知識結構以及理解能力去設計,問在核心知識點處,問在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處,即要切中要害地問。同時問題難易設計要恰到好處,教學應着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跳出現有水平,為其提供帶有難度的内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另外她強調發問時機也非常重要,應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已然進入憤悱狀态之時,這個時候提問教學效果是最好的。最後,杜老師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為題,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為大家做思政課教學展示。

在此次交流分享會上,杜老師直言,激起學生發自心底的對新知的渴望是啟發式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去創設出這種狀态,是值得每位教師深思的問題。杜老師總結出三點切身的體悟:一是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定要做精心的設計;二是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三是“學習不止步”,教師應不斷去更新教育理念、教學理念,把握教學規律,不斷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

此次交流會,為思政系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系教師打造了交流、學習的平台,使各位教師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會教師紛紛表示,今後将會把交流中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增強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踐行啟發式教學理念,激活學生的思之始、學之端。
文字:李麗
攝影:李麗
審核:鄭鵬 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