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術交流

【湖北日報】大家談丨深學細悟習近平文化思想 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14日

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磊

編者按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11月12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理論研讨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這是今年我省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研讨會的第五場,由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和華中師範大學共同主辦。本版現摘編刊發部分與會專家發言。

習近平文化思想與“兩個結合”的規律性探索 顧海良 

北京大學《馬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顧海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闡釋的學理特征。一是凸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演進過程。“九個堅持”是對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性闡釋,“兩個結合”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探索,“五個方面”是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的部署,“十四個強調”是對文化建設指導思想和實踐路徑的概括,“七個着力”是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整體要求。二是明确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作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體”之确立在于“明”,“用”之效力在于“達”,“體”“用”通達是理論和實踐、戰略和策略的有機結合。三是強調習近平文化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必将随着實踐深入不斷豐富發展。

“兩個結合”成就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理依循。“兩個結合”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探索,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這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不能脫離曆史,隻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有利于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推動新的文化生命體根深葉茂 韓慶祥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教授

韓慶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第二個結合”産生的“化學反應”而造就、形成的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它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成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态,也是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構成。我們應在“第二個結合”的邏輯中理解和把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深刻内涵。

“中國具體實際”不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就相對不同。新時代的中國具體實際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特殊意義,即它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根脈”,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思想文化的“魂脈”。“根脈”具有根基、根本的意義,根深才能葉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的内涵主要體現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由此,就需要重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推進理論創新、理論建設中的時代地位和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邏輯上不斷遞進。文化繁榮的推動促進文化強國的建設,文化強國的建設又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要在推動文化繁榮和建設文化強國的征程上構建新的文化生命體,增強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推動新的文化生命體根深葉茂。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與理論地位 沈壯海 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教授

沈壯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何認識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如何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地位,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兩個重要問題。

全面認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從我國曆史發展進程看,當前文化強國建設進入關鍵階段,時不我待,我們要有更響亮的進軍号角。從世界發展大趨勢看,文化圖強的世界圖景正激烈展開,在綜合國力競争中,文化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越來越成為這個時代的鮮明标識。以戰略之舉激發文化活力,構建文化優勢,越來越成為各國的戰略選擇。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因此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地位。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濃墨重彩的一篇,之所以濃墨重彩,是因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對當今時代更為凸顯的文化意義、更為強勁的文化呼聲的有力回應;是對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洞察之深、傾情之厚、着筆之實這一實踐的生動反映。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從一維展開到兩維展開,都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濃墨重彩的地位。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将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新光。

創造性總結和高度的理論自覺 王新生 南開大學原黨委常委、原副校長、教授

王新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人跨越百年、锲而不舍的追求,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對現代社會具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科學理論,契合于中國的現代化追求;馬克思主義是批判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科學理論,契合于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屬于人民和世界的理論,契合于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世界謀大同的理念。中國式現代化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和科學理論,将以人民為中心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内容,因而必然能夠走出一條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世界各國合作共赢的新的現代文明之路。

面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課題,中國共産黨經曆了艱辛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對以馬克思主義為魂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造性總結和高度的理論自覺。其中,“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這為我們深入研究“兩個結合”,通過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貢獻 李佑新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佑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生命力,不僅體現為能夠有效指導現實實踐,而且體現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提出了要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任務。

從“兩個結合”看習近平總書記對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貢獻。一是與時俱進地闡明了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則;二是高度評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别是提出和論述了文化自信;三是系統梳理和闡釋了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思想内容,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着中國人的生活;四是明确提出和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結合”及其重大意義,“第二個結合”破除了“西方中心主義”的思想禁锢,跳出了近代以來曠日持久的古今中西争論的怪圈;五是提出并在多個方面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并提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 何中華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何中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文化主體性關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更關系文化活力的激發和增強。

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我們黨在對待文化遺産、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态度和方針上,有一個曆史性嬗變過程。大體說來,經曆了從“兩分”(對傳統文化采取“兩分法”,區分為“精華”和“糟粕”)到“兩為”(即“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再到“兩創”(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曆史演進,這是一個不斷深化、不斷完善、不斷成熟的過程。它表明在文化傳承發展問題上,我們實現了由客體視角向主體視角的轉變、由賓格的存在向主格的存在的過渡,進而實現了由靜态到動态的轉變和過渡。這意味着文化主體性在日益自覺地确立,并構成文化傳承發展的基本前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傳統文化采取“兩分”态度,是為了反對文化複古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新中國的成立,标志着中華民族徹底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解放和尊嚴,構成“兩為”方針所體現的主體視角的深刻曆史基礎。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宏偉目标,要求格外凸顯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兩創”方針所包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動主體性,正是這一時代精神的自覺體現和現實表征。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指引 董慧 華中科技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董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曆史與現實相融通、中國與世界相關聯的深層邏輯中開創出來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根基。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指引。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新征程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論引領、思想引領、精神引領、使命引領作用。要堅持守正創新,夯實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根基。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基于時代發展方位創新推動兩者的結合與融通,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内在要求。

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加快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要尊重文明多樣性,以兼收并蓄的包容胸懷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要鞏固文化主體性,堅定信仰和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新時代以文化人的根本遵循 萬美容 華中師範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教授

萬美容(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習近平文化思想内含豐富的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思想,對宣傳思想工作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文化人的新要求。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做好新時代以文化人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标志,是引領國家和民族前進的旗幟和号角。文化還具有化育新人的重要作用,即以文化人。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一次強調了新的文化使命。這深刻闡明了新的文化使命的戰略任務和實踐要求,為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将極大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以文化人的文化内容,夯實以文化人的文化基礎。做好新時代以文化人工作,要堅定文化自信,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創新以文化人的方式方法。

在理論體系和實踐要求中學思踐悟 韓美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

韓美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要将其置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個理論體系和實踐要求中進行考察。從生成與發展角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驗和規律的系統總結,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從理論淵源看,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理論創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創新發展;從時代與實踐維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從國際視野看,習近平文化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世界“文化之問”,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要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守中華文化主體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發展理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高質量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梁偉軍 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教授

梁偉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創新理論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高質量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明确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務書,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中國式現代化指引正确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式現代化鞏固思想基礎,培養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為中國式現代化築牢精神力量,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良好環境。

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中心任務,深刻把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務的時代意涵,創新方式方法,凝聚思想共識,形成一緻行動,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責任編輯:萬雷萌

來源:湖北日報 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1962686/0/0?tencentShare=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