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思政課教學

【學習重要指示師生談】厚植知農愛農情懷,踐行強農興農使命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4年05月16日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怎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怎樣培養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思政課教師不斷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思考與實踐。作為農業院校的老師,需要充分依托校本文化,培育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新型農林人才。

一、厚植知農愛農情懷需要強化文化歸宿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 農耕文化的内涵是“應時、取宜、守則、和諧”, 這裡既體現了前人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體現了人們在生産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而其中的核心是構建天地人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我們的傳統文化并不像西方近代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之間,構築一種緊張的對立與征服感,我們更強調,“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人與自然之間始終是一種友好的息息相關的和諧共生關系,由此不僅确保了農業生産的可持續性,更是确立了中華文化的曆史傳承性。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和理解農耕文化既有助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又助于學生培養對土地與自然的熱愛之情,知農方能愛農。

二、踐行強農興農使命需要強化勞動意識

強農興農的使命不僅是一項崇高的使命,更是腳踏實地的一種精神,而要學生能擔當起這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培育學生自身的勞動意識,去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積極參與勞動。勞動是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不可獲取的助推器,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馬克思說,“整個所謂世界曆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而人類就是在勞動的過程中不斷完成自我實現的。要積極面對部分學生“學農不務農”的問題,鼓勵學生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用我們華農人自己的勞動故事激勵華農的學生,使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

文字:阮媛

審核:吳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