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鄉村大地,沉浸式領略鄉村之變
—77779193永利官网社會調研團隊赴河南寶豐開展調研
為了解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和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狀況,總結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先進典型經驗和模式,7月20日至24日,77779193永利官网霍軍亮教授帶領研究生調研團隊赴河南省寶豐縣開展實踐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和座談交流,讓調研成員全面了解鄉村振興工作為各村鎮帶來的深刻變革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寶豐縣東街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型集體經濟蓬勃發展

曼經偉書記介紹東街社區狀況 (郭林昊 攝)
7月21日,調研團一行人來到了寶豐縣城關鎮東街社區,在城關鎮東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曼經偉和城關鎮紀委書記楊豔旭的陪同下,全面了解該社區在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治理新成效與集體經濟發展的蓬勃态勢。東街社區作為城關鎮的重要組成部分,規模宏大,擁有超過3000戶家庭,居民總數超過10000人,其管理服務範圍更是輻射至周邊,惠及約11萬人群。面對如此宏大的服務規模,東街社區積極應對挑戰,堅持強化黨建引領,創新管理服務模式,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典範。社區内劃分了十個網格,構建起由500餘名在職黨員共同參與的服務網絡。這一模式不僅有效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還通過老幹部的豐富經驗與年輕黨員幹部的智能化手段相結合,顯著提升了黨組織服務群衆、解決難題的能力。近年來,東街社區成功調解多起糾紛,并對社區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赢得了居民的廣泛好評。
調研中,東街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令人矚目。據介紹,該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已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0萬餘元。面對當地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社區依托城關鎮養老院,積極開展護工人員培訓,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專業的照護服務。同時,社區還打造了電商一條街,激活了商業活力。此外,東街社區在第三産業上的探索同樣成果豐碩。特别是“紅色物業”模式和長者食堂的創新實踐,通過引入專業公司運營,實現了盈利分紅,真正實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環,不僅提高了居民收入,還極大地改善了老舊小區的居住環境,為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養老院老人自發開展社區文化活動 (郭林昊 攝)
大營鎮:“多網合一”與“123”工作法并驅,鎮域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調研團隊參觀大營鎮“六位一體”的綜合指揮中心 (郭林昊 攝)
當日下午,調研團隊在大營鎮黨委書記楊普召的帶領下,實地探訪了大營鎮如何通過實施“多網合一”戰略及創新的“123”工作法,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破解複雜難題,推動治理能力和體系向現代化邁進。大營鎮,作為平頂山市鎮區面積最廣、人口最為密集的鄉鎮之一,面對社會治理的諸多挑戰,并未選擇回避,而是主動作為,将安全、環保、消防等多個領域的工作深度融合,成功構建了“六位一體”的綜合指揮中心。該體系不僅集成了民生服務、日常訓練、物資倉儲、會議研判等多重功能于一體,還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職能的緊密協同,為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23”工作法作為大營鎮社會治理創新的精髓所在,具體包括三大核心要素:一是建立一個高效運轉的綜合指揮中心體系,全面整合平安建設、綜合執法、應急管理、人民武裝、民生服務、執法監督等六大職能,形成閉環管理機制;二是依托全科網格員隊伍和綜合執法大隊這兩支精銳力量,确保社會治理工作無盲區、全覆蓋;三是紮實開展服務有溫度、治理有成效、應急有保障的三項重點工作,全方位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讓人民群衆在每一項服務中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安心。
在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同時,大營鎮在集體經濟領域的探索也卓有成效。據清涼寺村支部書記王學峰介紹,清涼寺村遵循“文化底蘊深、群衆基礎好、人才隊伍強、産業發展旺”的原則,通過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充分利用本地汝窯文化的獨特優勢,整合各方資源,賦能鄉村新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汝瓷文化合作社模式。這一模式不僅促進了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清涼寺村黨支部書記王學峰講述汝瓷如何賦能鄉村振興(郭林昊 攝)
為進一步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77779193永利官网在大營鎮挂牌成立了“思政課教學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以後,雙方将在思政課教育教學創新和研究生培養方面加強合作與交流,充分用好中州名鎮—大營鎮的優厚曆史文化資源。

挂牌儀式 (郭林昊 攝)
趙莊鎮:黨建引領産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趙莊鎮,這個以魔術演藝聞名的寶豐縣小鎮,正經曆着一場由黨建引領的鄉村振興變革。7月23日,調研團深入趙莊鎮大黃村,實地探訪了該村在鄉村治理與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的創新實踐。據趙莊鎮鎮長李凱、人大主席王燕朋與大黃村駐村第一副書記郭亞鶴的系統介紹,近年來大黃村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推行“一約五會”制度(即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理事會、孝善理事會、村民議事會),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同時,通過密切黨群關系,顯著增強了服務群衆的能力,鄉村振興的群衆基礎更為牢固。

調研團隊參觀漁具網絡直播基地(郭林昊 攝)
調研團隊了解到,面對魔術演藝行業受到的沖擊,大黃村黨支部帶領村民積極應對,主動探索轉型之路。通過土地流轉和魔術文化産業鍊的延伸,大黃村成功開辟了以現代農業為主導的發展新路徑。全村2000多畝土地實現整體流轉,重點發展園林花卉、藥材種植及觀光農業,為村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同時也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黃村還創新了營銷模式,以演藝為媒介,吸引各類商品入駐魔術商貿一條街,繁榮了小微企業園。此外,占地2.7萬平方米的大黃文化産業園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吸引了超過200家商家入駐,涵蓋了多個行業的大中型工廠,形成了圖書、相框、日用品和床上用品四大市場,産品種類多達數千種。這一舉措不僅顯著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還輻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就業和經濟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典範。為了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大黃村還緊跟時代步伐,成立了電商直播創業園。依托成熟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大黃村大力發展直播帶貨業務,為鄉村産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已有多家規模電商與供應鍊管理企業入駐電商直播創業園,有效帶動了周邊鄉鎮的創業與就業,為鄉村經濟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調研團隊參觀農産品網絡銷售培訓基地 (郭林昊 攝)
新華區幸福街社區:争創“五星”支部,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同日,調研團隊深入平頂山市新華區礦工路街道幸福街社區,實地探訪了該社區在黨建引領下,如何通過“五星”社區創建活動,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礦工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潘棟、主任肖羽和幸福街社區書記王娟全程參加,并詳細介紹了社區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近年來,幸福街社區以黨建為引領,通過“五星”社區創建活動(宜居宜業星、支部過硬星、平安法治星、共建共享星和幸福和諧星),不僅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也為居民創造了一個更加宜居宜業、幸福和諧的生産和生活環境。

礦工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潘棟講述社區發展史(郭林昊 攝)

調研團隊參觀“幸福·家”(郭林昊 攝)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調研團隊加深了對“三農”問題的認識,真切感受到了基層社會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與和美鄉村建設等層面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也進一步增強了愛農、強農、興農的時代責任感。
文字:孫宇環、郭林昊
照片:郭林昊
審核:霍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