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7日,由77779193永利官网劉雙老師帶隊的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柳坡鎮龍韻村,開展“研學龍韻村 探尋緻富路”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實踐團隊以職業教育賦能農村共同富裕為主題,對龍韻村的職業實訓基地、襪業作坊、布藝工坊、生态農場、村史館、紅色報紙展覽館、文旅融合項目和農民生活進行實地調研,用心觀察,用心交流,用心感悟,深入考察農村職業培訓、産業發展和農民共同富裕狀況。
深度培植特色産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産”是重要突破。7月25日下午,在龍韻村研學部負責人孫明的帶領下,實踐團隊先後考察了村史館、紅色報紙展覽館、武當不夜城以及共享生态農場等龍韻特色産業。村史館以村史和家史為兩條主線,詳細記載了龍韻村的發展曆史、每一戶的奮進曆程,為村立史,為民編傳;中國紅色報紙展覽館、中國紅色少年館等一批紅色場館,用一張張報紙、一篇篇故事,生動再現了革命年代的峥嵘歲月;武當不夜城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旅遊業中,引進各地美食商鋪,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共享生态農場不僅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更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田園綜合體。孫明介紹:“龍韻村不僅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還有現代農業和旅遊業的創新發展。未來,龍韻村将繼續秉承‘文化傳承、生态發展’的理念,為遊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為村民創造更多發展緻富機會。”

調研團隊成員考察村史館(阮碩 攝)
精準開展職業培訓,助力穩崗就業增收
職業教育在實現農村共同富裕中發揮着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7月26日,調研團隊在龍韻村村委會成員王靜的帶領下,來到布藝工坊、家庭餐館、襪業家庭作坊以及村民家中,與村民進行面對面交流。布藝工坊是龍韻村的一大特色産業,村裡的婦女們學習傳統的編織技藝,制作各種手工藝品,如竹籃、草編、布藝等,這些産品不僅在當地暢銷,還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銷往全國各地;家庭餐館經營者在接受餐飲培訓後,為遊客提供豐富多樣又健康的當地美食,深受遊客喜愛,推廣了龍韻村的飲食文化;襪業作坊的運營模式靈活,工作環境舒适,特别适合老年人參與,通過簡單的培訓,老人們可以迅速上手,并按自己的節奏進行生産。“自從來到襪業作坊工作,我的生活變得充實了許多,”60多歲的李大爺開心地說,“不僅能掙點錢貼補家用,還能和其他老人一起聊聊天,真的很好。”龍韻村村委委員王靜表示,“村裡的婦女和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夠接受培訓,掌握新技能,并獲得就業機會,提升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調研團隊成員在襪業家庭作坊與村民交流(賀宏偉 攝)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價值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衆的共同期盼。7月27日上午,調研團隊來到柳陂鎮龍韻村支部委員會,與龍韻村支部副書記徐芬進行了深度訪談。團隊成員更具體地了解龍韻村職業教育培訓對推動共同富裕的作用:一是強化黨員幹部的“領頭雁”作用。通過派遣村内黨員幹部赴省級黨員幹部基地進行學習,加強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與工作能力,确保黨的政策精準落地,村民需求有效對接;二是激活研學人員的“智囊團”潛能。通過加強紅色文化基地建設吸引各地人員前來研學,挖掘鄉村文化、生态、産業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為鄉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創新方案;三是凝聚當地村民的“築基者”力量。主要通過當地的實訓基地,提升村民的工作技能與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以及增加薪資收入,為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築牢人才根基。徐芬表示,近年來龍韻村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培訓的開展,為願意在村裡工作但技能未達标的村民提供一個學習平台,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更激發了他們為村莊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自豪感,增強村民的歸屬感。她也談到龍韻村職業教育培訓未來重點發展方向,“在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引入市場導向的課程體系,根據鄉村特色産業和市場需求,開展定制化、精準化的技能培訓,以實現産教融合,提高技能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此次實踐調研活動中,實踐團隊不僅看到了龍韻村的快速發展,也感受到了職業教育培訓對當地村幹部、産業負責人以及村民産生的積極作用,更體會到了村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政府部門、黨員幹部對村莊發展的決心和毅力。團隊成員易雯雪談到,“職業教育培訓是農民共同富裕的‘加油站’。通過培訓,農民的‘小手藝’也能創造‘大财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的作用,緻力于研究和宣傳,提升農村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帶隊老師劉雙總結,“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鄉村振興,農民共同富裕,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農業農村發展要向教育要人才,向人才要競争力,職業教育可以激活鄉村人才‘一池春水’,龍韻村‘訂單式’、‘靶向式’的市場導向型職業教育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新時代農村職業教育要積極對标鄉村發展的實際需要,實現從脫貧托底到促進共同富裕的轉變,擘畫出一幅和美的中國式鄉村發展新畫卷。”
文字:賀宏偉 阮碩 劉雙
審核: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