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标,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和具體規劃。各地各校迅速行動,把全面實施《綱要》與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結合起來,紮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高校思政網開設“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專欄,刊發戰線學習筆談及育人案例,宣傳展示各地各校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及《綱要》的進展成效、經驗成果和先進典型。
為教育強國建設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
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副書記 王從嚴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之基。《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的出台,明确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主要目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争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思政引領力在“六力”之中居于首位,深刻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強國建設全局中“生命線”的重要地位,為當前和今後時期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新形勢下,高校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應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貢獻高等教育智慧和力量,回答好“強國建設、高校何為”的時代命題。
深刻理解思政引領力的科學内涵
思政引領力的提出,既是理論的凝練也是實踐的總結,有着深厚的曆史邏輯,體現出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價值邏輯的辯證統一,為新時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曆史邏輯:思政引領力是對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深刻總結。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回顧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始終高度重視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大作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分别提出,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進入新時代以來,從黨的十九大報告裡的“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到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裡的“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為我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引領力的提出,既是對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理論邏輯:思政引領力是對教育“三大屬性”的自覺遵循。教育“三大屬性”的提出,是對教育本質的科學認識和發展規律的準确判斷。從政治屬性看,教育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着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力,發揮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作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人民屬性看,教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把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着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力,發揮舉旗定向、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戰略屬性看,教育要充分發揮強國建設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就必須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全面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着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力,發揮凝心聚力、激揚鬥志的重要作用,激發教育發展活力,積極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實踐邏輯:思政引領力是推動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動力。建成教育強國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以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是彰顯中國精神、中國特色、中國價值的鮮明标識。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是使高校始終成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堅強陣地、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之所在,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有助于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強化數字賦能思政教育和拓展實踐育人空間陣地,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内容載體,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源頭活水。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是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高質量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必然要求,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方法路徑。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機遇挑戰
《綱要》指出,到2027年,教育強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站在新的時間起點、處于新的時空方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着寶貴的曆史機遇,又面臨着諸多挑戰。
從外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數智時代浪潮湧動,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思想政治領域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錯綜複雜。從内部看,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加快推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複興成為時代最強音,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立足現實,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距離教育強國要求還有諸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實效性有待增強。理論學習形式載體普遍還相對較為單一,理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學習效果轉化有待提升。二是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有待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新還不夠,部分高校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存在薄弱環節。三是校園文化建設時代性有待增強。引導師生進一步堅守魂脈與根脈還需加強,師生文化創新活力還未充分激發,文明創建特别是網絡文明建設還需持續深化。
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力
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雲帆立潮頭。77779193永利官网将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綱要》精神,以質圖強、融創緻新,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堅持培根鑄魂,不斷夯實思想之基。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要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聚焦首要任務抓好“第一議題”。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實施雁陣工程,充分發揮校院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範作用、領導幹部頭雁效應和青年師生骨幹生力軍作用,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精讀精講”講深講透、入腦入心。深化“黨建質量提升源頭工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固基領航工程,做好黨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不斷提升紅色導師“導”的能力和“育”的水平,持續推動“百個支部創優、千名黨員領航、萬名學子成才”,引領師生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堅定維護校園意識形态安全。全面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堅持風險預警、嚴格管控、常态督導、追責問責一體推進,守穩築牢課堂、教材、網絡、電子屏、講座論壇報告會等意識形态陣地,健全網絡輿情監測預警與聯合處置機制,不斷提升校園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加快媒體融合創新發展。

紅色導師與結對學生參觀湖北省科技館

理學院聯合資源與環境學院開展“紅色導師”實踐活動
強化價值引領,不斷提升育人質效。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要堅持把“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教育引導師生矢志為中華複興而育人、為中華複興而讀書。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把價值塑造放在首位,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潤心靈,用好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及其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引導師生自覺做到馬克思主義信仰如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如鐵、強國複興信心如磐。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以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為牽引,充分整合育人資源、場域和力量,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空間和陣地,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落實課程思政學院黨委有方案、黨支部有計劃、黨員有行動,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施獅山大先生涵育工程,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标準,大力弘揚教育家科學家精神,統籌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育德育人能力,引導教師崇德修身、潛心育人、靜心向學,堅持師德違規、師風失範“零容忍”。

本禹志願服務隊分隊張瑜服務隊志願者跟社區居民一起打造小花園
堅守魂脈根脈,不斷激發文化活力。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要圍繞“育人為本、高雅不凡”的理念,激發師生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懈推進一流大學文化建設,建設更人文、更開放、更自在的和美校園。激勵原創文化創作。實施獅山原創校園藝術計劃,健全校園文化繁榮發展機制,持續開展常态化校園文化立項,培育更多優秀原創校園文化成果。提升文化服務品質。統籌加強公共文化設施軟硬件建設,改建校史館,豐富圖書館、藝術館、校史館展陳,建設“獅山美學”實踐基地和創意集聚區,不斷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持續加強體育美育。實施體質強健計劃,踐行健康第一理念,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以體育德、以體育心、以體育智。實施美育浸潤行動,持續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不斷增強師生文化判斷力、藝術鑒賞力。深化文明校園建設。鞏固“全國文明校園”創建成果,不斷創新發展“五色校園”時代内涵,努力創建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紅色校園”,五育融通、拔尖創新的“金色校園”,情境交融、和諧共生的“綠色校園”,智慧共享、文明高雅的“藍色校園”,師生融樂、詩意栖居的“橙色校園”。

獅山歡樂節活動

春季環校園長跑活動現場
來源:高校思政網 https://mp.weixin.qq.com/s/mQhDMVHwUjFtHcQkdEBPbw